最近,汽车圈和科技圈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广汽集团和华为公司宣布要“深度牵手”了。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牌汽车制造商,和一个浑身都是高科技的顶尖技术公司,决定合伙干一番大事业。
很多人可能就会好奇,一个造车的,一个搞通信和人工智能的,这两家凑到一起,到底想干什么?
是我们以后开的广汽传祺或者埃安,里面会装上华为的鸿蒙系统吗?
还是说,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合作,甚至会改变我们未来开车和坐车的方式?
这事儿确实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这事情的起因,要从整个汽车行业的大背景说起。
现在您去逛车展或者看新车发布会,会发现一个现象,大家聊的越来越不是发动机有多少马力、变速箱有几个档,而是这车的中控大屏有多大、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能不能实现自动泊车。
没错,汽车正在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这个转变,给所有传统汽车厂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像广汽这样有几十年历史的大厂,它造车的功底肯定没得说,车子结实耐用,但要论“智能化”,跟那些一出生就带着互联网基因的新势力品牌比,确实需要加把劲。
广汽自己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为了跟上时代,他们内部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叫“番禺行动”,还定下了一个挺有挑战性的目标:到2027年,自己旗下的自主品牌,也就是传祺和埃安,一年要卖出200万辆。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在2023年,这两个品牌加起来的销量大约是89万辆,也就是说,要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销量的翻番还要多。
光靠降价促销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拿出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好产品。
那突破口在哪儿呢?
广汽的董事长冯兴亚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
他认为,AI是帮助广汽打赢未来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武器。
为了拿到这件“武器”,广汽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和学习的态度。
冯兴亚甚至亲自带队去深圳拜访了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习和交流。
这已经超出了普通商业合作的范畴,更像是一种虚心求教。
广汽要学的,不仅仅是华为某个具体的技术,更是华为那一整套从制定战略到高效执行,从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的成功方法。
这说明广汽想做的不是简单的“买技术”,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华为,给自己来一次彻头彻尾的“思想升级”和“能力再造”。
那么,这次合作到底有多深呢?
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买个车机系统装上”那么简单。
广汽这次是把华为内部最核心的管理流程都学了过来,比如一个叫做IPD(集成产品开发)的体系。
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说白了就是改变了过去造车的思路。
以前造车,可能是工程师先设计好一款车,造出来,然后市场部再想办法怎么把它卖出去。
这种方式有时候就会出现产品和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
而IPD这套方法论要求,从一款车最初构思的阶段,就要把研发、市场、采购、生产、服务等所有相关部门的人都召集到一起,共同来定义这款车。
比如,市场部的人会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周末去户外露营,我们能不能把后备箱做得更大,再加一个对外放电的功能,方便他们用电磁炉煮火锅?
研发部门就会评估技术上能不能实现,成本高不高。
这样一来,造出来的车天生就更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
而人工智能的加入,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广汽和华为正在联手打造一个强大的用户洞察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用户数据,比如大家的驾驶习惯、常去的目的地、在车里喜欢听什么类型的音乐等等,来描绘出非常清晰的用户画像。
这样一来,广汽就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市场趋势和用户喜好,从而开发出更受欢迎的车型和功能。
可以说,未来的广汽新车,很可能在你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它就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是把华为的“智慧”融入到了广汽的“血液”里。
当然,光说不练是不行的。
在这次合作发布会上,广汽和华为也展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
他们联合发布了一个“广汽智能化创新”全球样板点,这就像一个对外展示的“样板间”,告诉全世界他们合作的成果有多厉害。
这里面不仅包括了更智能的汽车产品,还包括了用AI技术来优化生产线,让造车过程更高效、成本更低。
双方还发布了一个“云车机解决方案”,这个技术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关键。
简单来说,就是把汽车的一部分计算能力放到了华为强大的云服务器上。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首先,汽车就可以像我们的手机一样,通过网络随时进行系统升级,不断增加新功能、修复小问题,让车“永葆青春”。
其次,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支持更复杂的人工智能应用,让车里的语音助手更像一个真人助理,能听懂更复杂的指令,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广汽和华为的这次联手,可以说为中国传统汽车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它告诉我们,传统企业不必什么都自己从头做起,通过与顶尖的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完全可以实现快速的自我进化。
广汽拥有深厚的汽车制造经验和庞大的用户基础,这是它的“硬实力”;而华为拥有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和通信技术,这是它的“软实力”。
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打造出既有可靠品质又有聪明大脑的优秀产品。
这不仅是两家企业的共赢,更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也让我们普通消费者对未来的智能出行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