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给斑马堵路,这画面换谁看了都得乐一乐,谁能想到高端货也有被“野生交警”拦下的时候?
那天去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说白了就是一场没做攻略的摸黑之旅。太阳下班走得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天边留两缕余晖,正是“美颜”级的黄,不算黑,但也不能说亮堂。车一租好,我们一群人就直接冲进车行区,想着谁爱排队谁排队,俺直接先看为敬。
第一次夜游动物园,说实话,心里还真有点儿小激动。车刚开进去没一会儿,就看见黑天鹅、小鹿、羊驼在路边支摊似的溜达。都说动物晚上好神秘,结果咱一来它们全出来招待,倒不像这地方传说中的冷清。我们那不做攻略的小白心态,一下就迎来一堆“快闪偶遇”。
前头有围墙那一片,老虎和熊的家盘在那里。隔着墙看,心里那个嘀咕劲儿,谁没幻想过万一围墙掉链子?熊远远慢悠悠走近,大家都缩着脖子喊:“这货也太壮了吧!算了,赶紧走,别太敬业,小命重要。”
夜色一点点压下来,车灯本来按说该亮了,但开关摸了半天愣是没找着。全靠路灯和隔壁车照明,车子还没门、没窗、没帘子,一头扎进这自然版“拖拉机”,人仿佛暴露在动物们一举一动的第一线。想着要不离远点,结果鹿和斑马就像找朋友似的溜过来,动不动脑袋伸到窗边,差点就能点头打个招呼。
就在小鹿和斑马嗨翻那会儿,隔壁有辆私家车正被两匹斑马死死架住。司机也是有脾气的那种,摁喇叭想吓退它们,结果斑马越聚越多,变成了动物园交管大队了不成?我们自驾车破烂也有好处,一个漂移绕开,轻轻松松继续前进。
等后头再瞅一眼,被斑马拦的车总算挤出来了。凑近一看,竟然是一辆宝马,谁能想到啊,斑马拦宝马,这画面,估计哪个网友拍下来都能火一把。奢华和野生碰头,谁说娱乐新闻只在红毯上发生呢?动物园也能制造名场面!
跑完车行区的“马路惊魂”,大家迈进了人行区。天黑得彻底了,灯光勉强照着前路,动物倒是藏得挺深。有些你还没瞧见,味儿倒是扑鼻而来。比如小羊那个气息,隔着一米就能闻到它的“天然香氛”,这比看动物还直接。你说羊没味儿,那估计是看照片看的,没有走到活体旁边的经验。
入园验票时,工作人员一脸淡定地提醒大家:“晚上有的动物要回窝休息,袋鼠这类就别想见全家福了。”我们也没啥失落,毕竟夜晚的动物园就是本来就不走浪漫路线。猴子、河马、孔雀这种“夜猫子”,可是一到晚间人还挺活跃。尤其是走到猩猩区,广播直接开猩猩叫声的循环播放。那声音,活像谁在喊“还不快睡觉!”
返程还车的路上,眼角突然扫到晚上的灯光演出。快到闭园了,依旧人头攒动。就这夜晚,动物园俨然是个小型集市,谁说夜晚冷清,只不过换了个场地热闹罢了。有演出、有动物、有笑话,有点儿啥都不缺。小朋友拉着爸妈,情侣嘀咕着拍照,老人端着手机录像,谁都没闲着。
夜游动物园跟白天那种正规的参观不一样。晚上在这里,人的五感被无限拉伸。眼看,耳听,鼻子闻,连心跳都能感受到。每一步都在跟自然较劲,动物们也没闲着,成天“刷脸”刷得不亦乐乎。谁说动物晚上就躲起来?它们也好奇谁半夜还不回家。
动物晚上也许更不拘小节。你看那斑马,拦宝马的时候眼神淡定得很,估计就是在比谁的腿更快。动物园这场夜游像极了现实生活,风景没变,主角变了。你以为是动物在被你围观,但回头看看,这场地说不定是动物们在看人类怎么反应。车没窗,路很黑,谁都得小心,但也正因为这样,人与动物才有了最直接的互动。你思考一下,这种距离,有几个人体验过?是不是有点小时候乡下摸黑逮鸡的乐趣?
其实,人生里的很多体验,不做足攻略才有惊喜。那一车人没三五分钟就适应了“开放车厢”,开始习惯动物突然袭击的日常。要不是动物园规定不能下车,估计小孩早跑去和羊驼合影去了。整趟下来,谁心里没有点小波澜?你以为来了趟安全的游玩,结果搞成了“丛林探险”,每只动物都是隐藏NPC。
说到底,动物园的夜晚给人一种不确定的美感。灌进来的空气里有动物的深呼吸,树影像一层幕布,灯光演出给梦境加了滤镜。你会突然想,其实动物也不是专门为人看才活着的;它们本来就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不过是打破了它们的晚上规律。
宝马遇见斑马这种事,动物园里能碰上,生活里怎么没准遇得到呢?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某个节点,也被突然出现的“斑马”阻挡过?人与动物其实是共享一片天地的,都在自己领域里各自活着。动物园里的一场夜游,只是人类和自然偶尔碰头的缩影。
到文章结尾你还在琢磨,夜晚的动物园到底值不值?你追求确定感还是偶发的乐趣?咱就问一句:如果是你,面对用生命体验的“宝马遇斑马”,会不会大胆试试自己亲身感受一把这种和动物最近距离的夜游?夜色黑得透了,动物们也自在,咱们人类是不是也该多给生活留点未知的好运气?哪天你蹲下来,跟斑马对视个两秒,说不定就能懂动物的世界有多妙。你怎么看夜行动物园?来评论区聊聊吧——是选择保守,还是拥抱点小刺激?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