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浙江将再次扩大高速公路免费救援范围,对停留在全省所辖高速公路路段的没电、没气、没油等非故障车辆,全部免费拖曳牵引至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处。
类似的政策创新已经不是浙江省的第一次。早在2020年开始施行的《浙江省公路条例》第五十条中就提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及时免费拖曳、牵引至最近出口外的临时停放处”,不过彼时免费拖曳服务仅针对故障车辆、事故车辆。今年春节开始,浙江首次将范围扩大到没电、没气、没油等非故障车辆,“五一”期间继续保持了福利范围的扩大。令人欣慰的是,早在扩大服务对象的倡议发出时,作为拖车费用的承担方,浙江省内30多家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全部积极响应,促成了政策的顺利进行。
自驾已经成为近年旅游、出行的新趋势,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今年“五一”假期预计全国高速日均流量约为6200万辆,同比增长8.1%。这项政策的延续也更加符合当下驾驶场景的需求,为突发情况的应对再上一层保险。
从交通角度看,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动力耗尽并非小概率事件,新能源汽车尤其如此,尽管各地都在通过加设充电桩、配备移动充电车等举措应对假期激增的车流量,但也难保万无一失。而一旦有车辆滞留高速,会使本就拥挤的道路“雪上加霜”不说,更重要的是容易引发二次事故。将滞留车辆尽快拖离高速能够快速清理主线车道,降低事故率,提升安全保障。据官方数据,浙江“施救在线”应用场景试运行近两年来,二次事故发生率减少14.2%,道路交通管制时长下降12.1%,极大提升了通行保畅能力。
此前,高速拖车收费乱象常在各地发生,即便合规收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车主或司机对此都有心理负担。当拖车变成了一项免费服务,不仅能为车主在经济上减负,在紧急情况下车主也无需与拖车公司打心理战、来回拉扯价格,让假期中的愉悦心情不受意外情况影响。
面对节假日激增的救援需求,如何保证拖车资源实现动态平衡和精准调度、提升事故车辆转运效率,需要妥善安排。浙江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比如通过数字化管理完成信息的高效触达、规划救援车辆抵达的最快路线等,有数据显示,实行数字化运行后,浙江省交通集团所属的施救车辆救援到场时间缩短12.2%。
另外,相关的公众教育也不可少。一方面,应围绕该政策本身和寻求救援方式进行充分宣导,以免因知晓度较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毕竟此前就曾发生过司机因不了解浙江的免费施救政策,而私自联系无资质拖车上高速施救之事;另一方面,车主也应该做好出发前的车况检查,避免因政策福利弱化自身责任意识,进而导致浪费公共资源和威胁交通安全。
作为一种“假期特供”政策,扩大高速公路免费救援范围能够增加对经营车辆、游客的吸引力,对于打造“自驾友好”形象颇有益处,其他地区也可以考虑“抄作业”,让高速更通畅,让假期更愉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