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实测吉利EM-i对比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全程体验,核心差异真相揭晓

吉利EM-i和比亚迪DM-i混动技术实用体验对比

去年,吉利那边真是憋着劲儿跟比亚迪死磕。你看银河E5、星舰7这些新车,摆明了就是冲着宋PLUS DM-i来的。说起来,这两家最近的混动系统也挺有意思,我前阵子在小区地下车库碰到老李,他刚换了星舰7,聊起插电混动这事儿,比亚迪DM-i和吉利EM-i到底有啥不一样?他说他之前也纠结过。

地下车库实测吉利EM-i对比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全程体验,核心差异真相揭晓-有驾

其实这俩的核心玩法都差不多——都是靠电驱为主、发动机打辅助。但细节上分歧还挺大。比如吉利EM-i用的是P1+P3串并联架构,还加了一套单挡变速箱。我第一次听师傅讲这个,说是能让动力输出更顺溜,高速跑起来油耗也稳当点。不过有人吐槽过变速箱后期养护会不会麻烦点,毕竟结构复杂些。

反观DM-i那套EHS系统,就一个电机直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变速器,全靠智能控制来调配动力输出。这种设计吧,有人觉得省心——维修师傅张哥就说:“越简单越好修。”不过高速上动力储备就没那么充沛,但市区通勤是真的舒服。

地下车库实测吉利EM-i对比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全程体验,核心差异真相揭晓-有驾

开起来,两台车给人的感觉完全不是一回事。EM-i那边,加速猛一点,高速超个车底气足些。有次群里有人测0-100km/h,说星舰7能做到七秒出头(这数据各地路况都不一样)。但城市低速走走停停,比亚迪DM-i表现更平顺,还静音得很。我自己坐朋友的宋PLUS DM-i跑早高峰,一路下来发动机几乎没怎么介入,用电模式切换特别自然,也难怪油耗能压到3.5升以下。有个南方朋友甚至晒过2.8L/100km,不过北方冬天可能要高点。

纯电续航方面,其实两家常见版本基本都在50-120公里之间。我表妹上下班五十公里不到,她买的是宋L DM-i,每周只充一次电,不加油还能坚持三四天。但高速长途的话,就得看谁更抗造了。据说EM-i因为那个单挡变动器,在馈电状态下还能保持不错效率,而DM‑i到了高速上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会稍微吃亏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老司机觉得,如果经常跑外地或者自驾游的话,更倾向于选带变档机构的车型。

地下车库实测吉利EM-i对比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全程体验,核心差异真相揭晓-有驾

维护成本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一回我去保养店蹭茶水,技师随口提了一句:“像比亚迪这种没有复杂机械连接,以后小毛病少。”而吉利多了个单挡机构,要是真坏了估计修理费贵点。不过据销售说,现在厂家质保政策越来越厚道,大部件问题不用太担心,就是日常保养要记得查查齿轮油之类的小东西,有人图省事一年才换一次,也没出啥大问题,只是心理踏实罢了。

冷门配置倒还有几个,比如听邻居王叔念叨他试驾银河E5时发现座椅通风效果一般,但方向盘加热很快,比他以前开的老款帝豪强多了。而且现在不少插混车型标配全景影像,对新手来说停车方便不少。有趣的是,有网友晒过宋PLUS DM‑i中控屏偶尔卡顿,小毛病虽不影响驾驶,就是让强迫症犯嘀咕。据圈内传闻,有部分早期批次车辆出现过逆变器异响,但后来官方升级软件解决掉,大多数用户根本没遇到这种情况——只能算行业八卦吧。

地下车库实测吉利EM-i对比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全程体验,核心差异真相揭晓-有驾

还有一个细节,经常被忽略:芯片材料不同。前阵子微信群里讨论半导体,说什么SiC MOS管和IGBT,其实关系到逆变效率和整车能耗。据懂行的人讲,SiC MOS体积小、损耗低,所以续航表现会好一些,但价格贵;IGBT则便宜耐用,是大多数主流品牌首选。不懂技术的人可能根本注意不到这一层,不过确实对实际体验有影响,只是普通用户感知有限罢了。

至于操控嘛,我个人觉得还是看习惯。如果你喜欢轻盈、省心又安静,那偏向城市通勤选DM‑i准没错;如果偶尔喜欢踩一脚或者经常外地出差,那带单挡机构的EM‑i会让你爽快些。当然啦,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我隔壁邻居去年刚把他的老唐卖掉换成银河E5,到现在还时不时抱怨“座椅包裹性一般”,但又夸导航精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地下车库实测吉利EM-i对比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全程体验,核心差异真相揭晓-有驾

信源杂糅RIO、电驱圈微信群、小区邻居聊天等日常琐碎,仅供参考。

地下车库实测吉利EM-i对比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全程体验,核心差异真相揭晓-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