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提车3个月,突然收到召回短信!”近日,不少小米SU7车主发现自己的爱车被列入召回名单,原因竟是自动驾驶功能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失灵”。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已是小米汽车半年内第二次大规模召回,涉及车辆总数超过11.7万辆。
消息一出,小米集团股价瞬间跳水,跌幅一度超过2%。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车主该如何应对?这次召回背后,又暴露了小米造车的哪些隐忧?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6月19日发布的公告,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备案召回计划,决定对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实施召回。
此次召回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车辆,总数高达116,887辆。其中,型号为XMA7000MBEVR2的车辆涉及98,462辆,BJ7000MBEVR2车型涉及18,425辆。
召回原因是这些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时,对某些极端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存在不足。如果驾驶员未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小米汽车表示,将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免费为受影响车辆升级软件,以消除潜在风险。同时,公司会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通知车主,并提供客服热线400-182-6888供咨询。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小米SU7首次召回。早在今年1月24日,小米就因“软件策略问题”召回了30,931辆SU7标准版。当时的故障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剐蹭或碰撞风险。
两次召回间隔不到半年,且涉及车辆总数已接近15万辆,这让不少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质量管控产生质疑。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消息公布后,小米集团股价开盘即下跌,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2%。尽管小米官方强调问题可通过软件升级解决,但市场对品牌信任度的担忧仍在发酵。
对于车主而言,最关心的是如何应对召回。小米汽车表示,此次召回无需车主前往4S店,只需通过OTA完成软件更新即可。但部分车主仍对自动驾驶功能的可靠性表示担忧,尤其是在高速场景下。
有业内人士分析,L2级辅助驾驶本身仍依赖驾驶员监控,此次召回更多是优化系统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而非完全否定该功能。但频繁的软件问题暴露了小米在智能驾驶算法上的调试仍需加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醒,车主可登录召回中心网站(www.samrdprc.org.cn、www.recall.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SAMRDPRC)查询详细信息,也可提交缺陷线索。
小米SU7作为品牌首款电动车,自上市以来凭借高性价比吸引大量订单,但接连的召回事件无疑给其口碑蒙上阴影。如何平衡快速交付与质量把控,将成为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