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

增程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这么问,其实就是在问,“咱们以后开车,到底靠纯电,还是靠油加点电,混着跑?”老实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咱还是得琢磨一下,用户到底需要啥,技术到底走到哪一步了,行业是噱头还是刚需,这些才是根本。

你从李斌的话里听出来点什么?第一次看,觉得像是“王者归来”的从容,表面谦虚,实则亮剑:感谢理想当年做出对的选择,也不忘让大家知道自己坚持纯电是有光明远景的,是顶着压力走过来的。但你要细想,这不就是中国新能源车企集体往死里卷的写照么?每家都在赌未来,但每家下注的时间点还真不一样,有的提前把“钱”先揣兜里,有的磨一把“好刀”等着斩后面的路。那么,增程路线到底是商业上的权宜之策,还是始终有它存在的土壤?

最近外界老喜欢说,理想增程卖不动了,增程从巅峰开始走下坡路了。真这么简单?数据是有的,2025年都快卖不动半台了。理想确实碰到了难题,当初一把把钱捞到手,现在想转纯电柔韧地再捞一把,发现水变浑了,竞争残酷了,这一脚还真没那么好踩上油门。

可是,你再仔细看,车市哪有哪个细分领域是一成不变的?今年涨,那年跌,明年还再起来。其实增程车销量下滑背后,是一个整体市场进化、打法变化和行业焦虑综合症的结果。以前充电桩不多、纯电续航虚标、价格高企,谁不焦虑?增程一出,通勤可以用电,远门还不怕没油,厂商都乐了,客户觉得对胃口。现在纯电技术提升了、成本降了、补能网扎实些了,新能源玩家多了,蛋糕要切得精细,增程当然受到挤压。

但挤压不等于淘汰,更不等于完蛋。你看看这一波“叫停增程”论,哪一次不是热潮迭代时跑出来的“墙头草”?大环境一变,有人就唱衰,这其实是中国汽车媒体的传统艺能。但唱衰有没有道理?怎么说呢,“增程痛点红利”肯定有限,不能无止境提款,就像早年家用轿车流行自动挡,但你总不能只靠这个卖一世吧?但回头看,痛点这东西,本质上是用户切实需求的体现,一旦需求没了,这个产品路径自然边缘化了。

可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大堆需求是“被进步掩盖”的。比如,哪怕再过二十年,中国城市里还有无数人连装家用充电桩的条件都没有。这些用户怎么办?直接让他们上纯电,他就得天天琢磨去哪儿快充,不现实。这群人,不爱油车,但也不是“新能源信仰者”,他们需要的,是一辆能满足日常通勤用电,偶尔能跑远途加油不慌的车。

这就是增程车,现阶段无法被简单踢出牌局的原因。

你看啊,最近这一票新车型,从广汽、别克到小鹏,纷纷在发布“增程”新产品。老车企卷进来了,不光卷,还越卷越大气:“来吧,我们要做大电池、小油箱!”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用户最烦哪儿?一、充电频繁,二、油耗高还背着个发电机死沉。那就拉高纯电续航,减少油箱容量,只让油引擎偶尔出场,这样基本上平衡好了城市常用和远途刚需。

你再看理想,其实走的还是“钓鱼途中不停换饵料”的逻辑。他们不是不认同增程了,而是觉得自个儿早早走过了“吃贸易红利”的那一波。当纯电市场成了新蓝海,是不是还要两条腿走路?要不然理想投巨资搞纯电干么?你猜,这幕后支撑,其实有两点:一是纯电降本了,二是用户口味变了。销量下滑,很大程度也是竞品太多、用户需求分化,“一家独大”很难再玩下去。

而说理想没把增程护城河深化,其实也看得出,技术和市场的均衡点变了。起先增长爆发,好处拿到,但防守端缺乏真正黏住用户的理由。现在正是比拼体验、效率、综合成本,让产品和用户需求最大化耦合的关键节点。

那问题来了,增程到底是技术投机还是务实的市场回应?

咱不绕弯,增程,最初绝对是“大环境拧巴”下的产物。电池贵,桩少,大家焦虑,就生出了前期靠油兜底、惊喜靠电体验的技术方案。但如今技术演进到“市场用户体验优先”,再往前走,增程肯定得进化。它得慢慢弱化“油车属性”,拉升纯电的舒适性和成本可控性。大电池的方案,就是拿纯电核心优势“补短板”,油箱则留一只脚防止意外。你说这是不是科学?某种程度上看,正中广阔用户的需求下怀。

从前的“小电池+大油箱”,就是一时代缩影。技术不成熟,只能用最安全的办法。现在“电池降价+续航飞跃”,大家就都奔着大电池去了。核心是什么?降低用电焦虑,用电天堂,油兜底。每种路线背后,实际就是厂商对中国万千家庭车主日常和偶尔使用场景的精度拿捏。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增程车黄金期被质疑,纯电技术进步,用户需求还多样-有驾

而且,别以为市场动向全由厂商推着走,最终指挥棒还在用户手里。别说什么“坚定不移投奔纯电”,真要是用户续航焦虑、补能焦虑没解决,这纯电市场哪来那么大蛋糕?哪怕蔚来、小鹏、理想把所有花招都玩遍,中国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又有多少有那个条件天天充电?靠促销、补贴只是一时气氛组,建设“支点”才是王道。说到底,中国新能源车普及到一定阶段,增程就像一道桥,帮助主路通车,也许最后会变成辅道,可在那一刻到来之前,它就是最靠谱的兜底方案之一。

还有,不要被“长续航纯电”给黄袍加身就忘了行业本源。纯电的终极目标是把一切体验做到汽油车都望尘莫及,可技术天花板要爬,还要爬很多年。只要中国还大面积存在补能基础建设没跟上的城市,只要用户一天到晚想着“哪里能补能、补能麻烦不麻烦”,那么增程车的独特价值就不会消失。

多说一句,别以为每次新技术就能把旧技术瞬间干掉,世界上能一刀切只有辫子。整个技术进化史,本来就是平行、多元、适应性分化的结果。燃油、纯电、增程并存,其实是各种使用场景和消费习惯的自然分流,这里边没有什么高低贵贱可言。

最后我想说,有些人老揪着“长期主义”这口号喊,其实是“努力的人想证明自己是天选之子”,但市场永远是现实主义的,投资人、用户买单的才是真的“长期主义”。增程黄金期是不是结束?我看不是结束,是切换模式,是换挡提速。没准你下回买车选来选去,还是觉得“有电有油最踏实”。

等哪天你发现所有充电桩遍布城乡、所有电池便宜得像白菜、补能又快又稳,那个时候再来讨论“增程退场”,也许更合适。

你说黄金时代过去了?可下一个时代,是不是还需要点“黄金配角”,没人敢打包票。大家各凭本事,我看增程“电影”里,主角配角都还不下场,故事才刚到高潮呢。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