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了?比亚迪夏PRO激光雷达加持,还能稳住家用MPV地位吗
01 先问大家一句。 现在选家用MPV,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还是别克GL8吗? 还是最近总刷到的比亚迪夏? 实话说,我办公室最近就有小伙伴讨论起家里二娃三娃,准备换辆大点的车。 本来看了GL8。 最后是被比亚迪夏的价格和配置给“拿捏”了。 但上周,这车刚刚在工信部新车申报里又曝光新动作。 重点来了。
02 新一波比亚迪夏,外观没变。 车头还是那套龙鳞、镀铬、汉字。 侧面腰线依然往上挑,尾灯一根直接“贯穿”过去。 我一开始真没注意到啥变化。 这回只有一个小细节动了—— 尾标加了个“夏PRO”。 懂“PRO”的都懂,行业老套路,一加PRO,多半是配置或功能进阶。 但要问,到底新在哪? 真正值得聊的,是激光雷达这一点。
03 这车给了激光雷达选装,还搭了天神之眼B-驾驶辅助激光版。 说人话就是,这回不只看了相机,还多了“激光眼”。 原本在售的比亚迪夏用的还是‘三目’摄像头版(官方叫天神之眼C)。 激光雷达,一般都吹得很玄乎,动不动自动驾驶。 但我得泼个冷水。 现实里,装了激光雷达的车,离“全自动”还差十万八千里。 只不过,激光雷达能让夜晚、雨雾、逆光那种极限工况下,车辆感知物体更准一点。 打个比方,有激光雷达就像你戴了副红外夜视镜,在黑天也能看见个大概。 是不是“刚需”?这要分人。 我自己是觉得,用车90%的时候其实用不到。 但你真想多买份安心,花点预算装个,也能用,至少图个心安。
04 动力这块,没啥花里胡哨。 还是1.5T发动机,和电动机配一块,官方名字DM-i插混。 发动机顶到115千瓦,电机200千瓦,输出还可以。 电池没换,按目前卖的,有20.39和36.6千瓦时两种。 纯电续航分100公里和180公里(CLTC工况)。 正常市区上班拉孩子送老人,纯电模式撑得住,电量大就用电,够短途通勤省一笔。 电动+油,续航焦虑也不太大。 到底能不能顶得住日常,全看自己用车半径有多大。 我有一次试长途,要跑到外地,电和油一块上,真挺方便,虽说细算油耗也别太理想化。
05 我得说点反向的。 网上有声音说,比亚迪“疯狂堆料”,加激光雷达这些,其实用处有限,又提高成本。 我也犯过这种“功能焦虑”。 最后发现,好多车主压根不用那些辅助。 自己倒是喜欢,偶尔体验下智驾跟车,堵车省点心。
06 价格区间其实挺有意思。 夏PRO差不多在24.98万-30.98万元。 这数字,你去看GL8陆尚,指导价是24.99万-28.99万元。 大通MAXUS大家9超混,区间25.99万-30.99万元。 友商都踩在一个坑里。 尺寸上,夏和这些竞品没本质差距。 功能、动力总成,比亚迪这一代插混确实避开了不少市区出行成本的坑。 可现实销量也没飙,6月卖了2565辆。 现在新车再加激光雷达,命名“PRO”,我觉得就是对市场再做一遍梳理—— 主打配置升级,针对用户的“新焦虑”下点小猛药。
07 你真让我选家用大MPV,我还是那句老话。 少看参数表,多想自己家需要啥。 五口之家、二胎、宠物,拖个箱子啥的,核心是空间和舒适。 功能别鸡肋就行。 激光雷达好不好? 有当然更安全。 但千里马配了翅膀,能飞吗? 还行吧,图个心理安慰嘛。
08 最后一点提醒。 选车别只盯着配置表。 亲自去体验下。 一推门,一坐进后排,啥叫“龙颜美学”,“龙鳞”饰条,真的就还不错,看着顺眼第一位。 但用起来,空间、噪音、油耗、省心,这些更重要。 我们编辑部踩过不少奇葩设计的坑。 真实感受还是一句。 车本质是工具。 而比亚迪夏PRO这回升级,就像吃火锅多加一盘小料——有它更嗨,不加也能整一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