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狂飙35万公里=权益清零 蔚来沉默背后

五年间,他驾驶蔚来ES8往返于全国多地经商,累计行驶28万公里。 直到2025年7月9日,一条短信宣告权益终止——理由是他的车“超出日常使用场景”,尤其近一年里程高达17万公里,日均超450公里。

两年狂飙35万公里=权益清零 蔚来沉默背后-有驾

与他遭遇相同的江苏车主王先生,更是蔚来的铁杆支持者。 他拥有四辆蔚来,多次参与品牌官方组织的跨省自驾活动,甚至亲历漠河换电站落成仪式。 但同样在7月9日,因两年行驶35万公里,他的终身权益被单方面取消。

一场关于“承诺边界”的争议由此爆发。

蔚来客服在回应中承认,《车主权益告知书》仅禁止车辆用于出租、比赛竞技等运营场景,却未定义何为“日常使用”,更未标注里程阈值。 当高先生质问判定标准时,工作人员仅强调其里程“远超普通车辆”,却无法出示合同依据。

模糊条款成了维权黑洞。

王先生曾向蔚来提交大量证据:全国酒店订单、自驾游照片、蔚来APP行程记录,试图证明车辆仅为个人长途旅行使用。 但蔚来坚持“异常行驶”的结论,拒绝恢复权益。 更讽刺的是,车主手机APP首页仍展示着“不限里程终身质保”的宣传页,与终止通知形成刺眼对比。

两年狂飙35万公里=权益清零 蔚来沉默背后-有驾

网友阵营迅速分化。

有人声援车主:“承诺就该兑现! 里程多不代表营运。 ”另有人怀疑:“两年35万公里? 租车公司最爱这种免费换电的车! ”这类猜测与蔚来2025年6月的行动隐隐呼应——当时官方发起“运营车辆不当使用权益”线索征集,鼓励用户举报租车平台上的蔚来车辆,并承诺奖励。

法律天平倾向车主。

北京市中伦文德(郑州)律师事务所刘芬宇律师指出,蔚来在合同中未限定使用场景或里程,车主购车用途各异(通勤、自驾、商务)本是合理预期。 仅凭高里程取消权益,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禁止虚假宣传的条款。

更深层矛盾浮出水面:终身权益与商业可持续性能否共存?

蔚来早期以“终身免费换电”吸引用户,但2023年政策突变,新车主权益缩水至5年240次换电券。 业内人士透露,换电站单座成本数百万,随着车主突破70万,免费模式难以为继。

当技术成为“沉默判官”

蔚来掌握车主行驶路线,却因隐私风险无法公开细节。 这种信息不对等加剧信任危机。 一位车主愤然质疑:“如果认定我营运,请拿出证据! ”蔚来始终未回应。#图文打卡计划#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类似维权案例正在攀升。 当终身承诺撞上成本红线,企业该如何平衡契约精神与运营压力? 车主高先生仍在等待答案:“我花60万支持国产电动车,换来的是出尔反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