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7直降10万,OTA暗藏玄机,车主坐不住了!

最近,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比亚迪旗下的百万级豪车仰望U7要降价十万。

很多人一听,眼睛都亮了,以为高端电车也开始打价格战了。

但咱们先冷静一下,这消息多半是捕风捉影,真正值得咱们老百姓关注和琢磨的,其实是仰望U7最近进行的一次系统软件升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TA。

您可别小看这次升级,它不像手机更新个软件那么简单。

仰望U7直降10万,OTA暗藏玄机,车主坐不住了!-有驾

透过这次升级的细节,我们不仅能看到这台百万豪车变得更聪明了,更能窥见整个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这和我们将来怎么买车、怎么用车都息息相关。

咱们先来看看这次升级都给了些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官方公布的内容看,这次升级包罗万象,新增了19个功能,优化了20个项目,主要集中在智能停车和开车辅助这两个大家最关心的方面。

举个最接地气的例子,就是停车功能。

以前很多车的自动泊车,要么是技术不到家,停得歪歪扭扭,要么是逻辑太死板,只会一种姿势。

这次仰望U7升级后,不仅能让你选择是车头先进去还是车尾先进去,还增加了一个叫“泊车偏置”的功能。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比如你停在一个很窄的车位,一边是墙,一边是别人的车,你可以让系统在停车的时候,刻意把车身往墙那边多靠一点,这样就能给主驾驶这边留出足够宽敞的开门空间,避免了下车时缩着肚子蹭一身灰的尴尬。

这个功能,可以说是精准地解决了咱们国内停车环境复杂、车位紧张的痛点,非常人性化。

除了停车,开车辅助也变得更“懂你”了。

新增加了一个“变道风格”的选择,提供了“舒适”、“标准”和“高效”三种模式。

这就像是给你的车配了三种不同性格的司机。

“舒适”模式可能就像一位老司机,变道不急不躁,稳稳当当;“标准”模式则中规中矩;而“高效”模式,可能就有点像赶时间的年轻人,瞅准机会就果断变道。

这种个性化的选择,说明汽车厂商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实现功能,而是在追求让机器更贴近人的驾驶习惯和情感需求。

仰望U7直降10万,OTA暗藏玄机,车主坐不住了!-有驾

此外,还有一个“底盘一键抬升”的功能,遇到烂路或者比较高的减速带,按一下按钮,整个车身就能升高,有效避免了磕到底盘的风险,对于一台百万级的豪车来说,这份从容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车企给老车主发的福利嘛,挺好的。

但事情如果只看表面,那就太简单了。

这些看似免费的“午餐”背后,其实隐藏着汽车厂商更深层次的考量。

首先,这是市场激烈竞争下的必然选择。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各家都在想方设法留住用户、吸引新用户。

比亚迪虽然是行业老大,但面临的增长压力同样巨大。

仰望作为比亚迪冲击高端市场的门面,它的任务不是卖出多少台车,而是在技术和品牌形象上必须站得住、立得稳。

因此,通过频繁的、有价值的软件升级,来不断提升产品力,让车主感觉自己的车“越开越新”,是维持其高端形象和百万身价的关键手段。

其次,这次大规模的功能更新,更像是一场针对所有车主的“公开测试”。

当您在享受这些新功能带来的便利时,您的每一次操作、每一次选择,比如你更喜欢哪种变道风格,你使用偏置泊车的频率有多高,这些数据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

车企通过分析这些海量数据,就能知道哪些功能是用户真正喜欢和高频使用的。

这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的商业模式铺路。

可以预见,当某些高级功能被验证为用户的“刚需”后,车企很可能会把它们从免费变成付费订阅。

仰望U7直降10万,OTA暗藏玄机,车主坐不住了!-有驾

比如,一些车企已经在讨论将全自动泊车或者更高级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做成按月或按年收费的服务。

所以,今天仰望免费给你用的功能,可能就是在测试你明天愿意为它花多少钱。

从全球竞争的视角看,仰望的这次升级也是在努力追赶国际顶尖水平。

比如,在高级辅助驾驶领域,奔驰的DRIVE PILOT系统已经在德国等部分国家获得了L3级别的法规认证,这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以真正地“脱手”,车辆自己对驾驶负责。

而仰望目前的功能,包括这次升级的变道策略,总体上还属于L2+级别,法规上仍然要求驾驶员必须时刻监控路况,随时准备接管。

不过,国产车企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我们国家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

中国的城市交通路况,相比欧美国家要复杂得多,各种临时占道、行人电动车穿行、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层出不穷。

在这种“地狱难度”下训练出来的智能驾驶系统,它的算法会更加成熟和稳健,更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可以说,我们是用最复杂的实践,来打磨最聪明的技术。

当然,这次升级中也有些细节值得玩味,甚至透露出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未来的趋势。

比如,那个追求“通行效率优先”的变道模式,就触及了一个法律的灰色地带。

为了追求效率,系统会不会在限速的边缘试探,甚至在某些车流顺畅的路段进行短暂的超速行驶?

如果因此产生了交通罚单,这个费用由谁来承担?

万一不幸发生事故,责任又该如何划分?

仰望U7直降10万,OTA暗藏玄机,车主坐不住了!-有驾

是驾驶员没有尽到监管义务,还是汽车厂商的算法设计存在问题?

这些都是目前法律法规尚未完全明确的地方。

同时,政府监管的脚步也在跟上。

工信部近期就发文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数据需要上传到监管平台,北京也开始严格规范“自动驾驶”的宣传用语。

仰望在官方宣传中小心翼翼地使用“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也是为了避免触碰政策红线。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是这次升级需要长达两个小时。

这可不是手机更新个小软件的时间。

有行业内的技术人员分析,这么长的更新时间,很可能意味着这次升级触动了车辆底层的核心软件架构,相当于给这台车的“操作系统”和“神经网络”做了一次大手术。

这种大规模的底层改动,往往是为了兼容未来的新硬件做准备。

一个大胆的猜测是,仰望可能在为下一代车型或改款车型搭载的800V超高压快充技术预埋软件基础。

如果这个猜测成真,那未来的仰望汽车或许能实现充电5分钟补充200公里续航的惊人速度。

今天的软件更新,是在为明天的硬件飞跃铺路。

最后,这一切都引向了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当汽车变得越来越像一台带轮子的智能手机时,我们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回来的,究竟是一件固定的商品,还是一项可以不断变化、需要持续投入的服务?

这次仰望U7的OTA是免费的,但未来呢?

当汽车硬件的利润越来越薄,软件订阅服务会不会成为车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到那时,或许我们买车只是买了一个硬件平台,而想要获得更好的体验,比如在雨天获得更强的抓地力控制,或者在冬天让电池续航更稳定,都需要额外付费订阅“雨天模式包”或“冬季续航包”。

到那个时候,我们拥有的还是一辆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吗?

或许,它真的就成了一台四个轮子上的大型智能设备,而我们,则成了这个设备生态里的持续付费用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