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绵一开始看到大众汽车停产的消息,还以为又是 2021 年那种全球芯片荒重演 呢,后来翻了些报道才搞清楚,这次压根不是市场供需的问题,是有人硬生生把供应链给掰断了,而始作俑者就是荷兰政府,现在估计他们自己都在后悔,这篓子捅得也太大了。
先跟大家捋捋这事的来龙去脉吧,可能有人还不清楚安世半导体是啥角色,绵简单说下,这家公司最早是荷兰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2017 年独立出来后,2019 年被我国的闻泰科技控股了,它做的可不是普通芯片,是 车规级的:像发动机控制、车身电子、安全系统这些关键部位用的芯片,欧洲差不多 60% 的汽车都得靠它供货,你说这地位重要不重要?而且安世全球的封测产能,有 70% 都在我国的东莞工厂,这一点荷兰政府当初动手的时候,好像压根没放眼里。
今年 9 月底,荷兰政府突然跳出来,以「国家安全」为由把安世半导体给接管了,还禁止它向中国和部分客户出口敏感芯片技术。这话听着是不是特耳熟?之前美国搞华为、搞中芯国际,不也总拿「国家安全」当借口吗?可问题是,安世都被中国企业控股运营这么多年了,合作一直好好的,欧洲车企的芯片供应从没出过岔子,现在突然说有安全问题,这不是明摆着找借口吗?
我国商务部肯定不能坐视不管,自己的企业被无理打压,供应链还被断了,10 月初就启动了反制措施,暂停对欧洲出口部分关键半导体材料和元件。别小看这反制,一下子就打在点子上了:芯片生产分设计、制造、封测三个环节,安世荷兰有晶圆厂,能造出晶圆,但晶圆要变成能用的芯片,必须经过封测,而安世最主要的封测产能就在东莞工厂,没了我国的材料和封测支持,荷兰的晶圆就是块废硅片,懂的都懂。
结果呢?最先扛不住的就是德国大众。10 月 23 号的时候,大众就宣布,从本周三开始,暂停位于沃尔夫斯堡总部工厂的部分生产线,涉及的车型还是高尔夫和途观:这俩可是大众的核心车型,尤其是高尔夫,在欧洲卖得有多火不用多说,基本上街上十辆大众里得有三辆是它。沃尔夫斯堡工厂一停,大众每天的损失就得有 4000 万欧元,算下来一个月就是 12 亿欧元,这钱砸下去都能建半个新工厂了,谁扛得住?
而且大众现在连替代方案都找不到,不是不想找,是真找不着。车规级芯片跟消费电子芯片不一样,不是说今天找个新供应商,明天就能拿货用的,得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比如兼容性、稳定性、耐高温耐低温这些,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这段时间生产线只能干等着。之前有消息说大众在跟博世、意法半导体谈,但人家就算愿意供货,也得先过认证,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还只是开始,不光大众,欧洲其他车企也慌了。宝马、奔驰虽然嘴上说目前生产正常,但内部都在偷偷评估影响;日本汽车工业协会都出来发声了,说安世已经通知日本的零部件商没法保证交货,本田这些企业都在紧急想办法。你看,这事早就不是单个企业的危机了,是整个全球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危机,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荷兰政府那拍脑袋的决定。
可能有人会问,欧洲自己就没封测厂吗?为啥非得依赖中国?绵查了下数据,全球封测产能 70% 以上都在亚洲,除了我国,就是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地方,欧洲本土几乎没什么大规模的封测厂。为啥会这样?因为封测环节需要大量人工,技术含量相对没那么高,利润也薄,欧洲觉得这活「不高端」,就都外包到亚洲了,自己只留着利润高的晶圆制造环节。可他们忘了,供应链是环环相扣的,再「不高端」的环节,少了也玩不转,现在好了,外包的地方出问题了,自己又没备份,这不就掉坑里了?
荷兰政府现在估计也回过神来了,自己当初那一下,没伤到中国分毫,反而把欧洲的汽车业给坑惨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早就急了,跟荷兰政府、欧盟委员会天天沟通,警告说要是这问题不解决,德国汽车产业会面临全面生产限制。要知道,欧洲汽车业可是支柱产业,光德国就有近 80 万汽车工人,整个欧洲加起来得有 320 万,一旦大面积停产,失业问题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来,到时候不仅是车企,连上下游的零部件厂商、4S 店都会受影响,欧洲经济都得跟着波动。
之前还有人说欧洲制造业多厉害,产业链多完整,现在看下来,其实脆弱得很。他们把关键环节外包出去,只想着赚高利润,却忘了供应链的「安全冗余」:简单说就是没留备份,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整个链条就断了。反观我国,这些年一直在补产业链的短板,从半导体材料到封测设备,再到芯片设计软件,都在慢慢实现自主可控,就算某个环节被卡,也有其他备选方案。比如安世东莞工厂虽然不能出口欧洲,但国内的车企比如比亚迪、吉利,早就跟国内的封测企业比如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合作了,芯片供应一直很稳定,压根没受影响。
还有个细节,荷兰接管安世的时候,可能没意识到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地位。比如芯片封测需要的键合丝、封装树脂,我国的产能占全球的 60% 以上;还有光刻胶,虽然高端的还在突破,但中低端的已经能自给自足了。欧洲想找替代材料,要么得从日本、韩国买,要么就得花高价找美国供应商,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供应稳定。
网友开玩笑说,荷兰这波操作是「反向助攻」,让更多国家看到了中国供应链的重要性。之前有些企业还在犹豫要不要把供应链迁出中国,现在一看,连欧洲最大的车企都因为断了中国的供应链停产了,谁还敢随便迁?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别人的政治操作,让自己的生产线停摆,稳定的供应链才是企业最需要的。
说实话,绵觉得荷兰政府这次真的是短视,被美国绑住了手脚。美国一直想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所以总撺掇欧洲盟友一起动手,荷兰估计是想讨好美国,才对安世下手。可他们没想想,欧洲的利益和美国的利益根本不一样,美国汽车业有自己的供应链,就算断了中国芯片,还有本土供应商顶着,但欧洲车企高度依赖中国的封测和材料,荷兰这么一搞,相当于把欧洲车企的脖子主动送到别人手里掐着。
现在德国政府都开始跟大众谈「缩短工时计划」了,就是怕工厂停太久,工人失业太多引发社会问题。之前德国因为能源危机,汽车业就已经够难的了,现在又来这么一出,相当于雪上加霜。有德国经济学者说,「欧洲以为切断中国就能获得安全,结果反而让自己的工厂陷入停顿」,这话真没说错。
而且安世半导体本身还是中欧产业合作的标志性企业,之前很多欧洲企业都觉得跟中国合作能互利共赢,现在荷兰这么一搞,相当于给其他欧洲企业泼了盆冷水:连好好合作的企业都能被随便接管,以后谁还敢跟中国企业深度合作?这对欧洲的营商环境也是个打击,毕竟企业投资最看重的就是稳定和可预期性,现在荷兰政府把这两样都给毁了。
绵还注意到一个点,这次事件跟 2021 年的全球芯片荒不一样。2021 年是因为疫情后汽车需求爆发,芯片产能跟不上,属于市场供需问题;这次是人为的政治干预,把好好的供应链给打断了,性质更恶劣。2021 年的时候,我国车企因为有本土供应链支持,恢复生产的速度比欧洲、美国车企快多了,这次也一样,我国的车企基本没受影响,比亚迪 10 月份的销量还涨了不少,这就是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好处。
现在荷兰政府估计也在后悔,要是当初没听美国的撺掇,没对安世下手,欧洲车企也不会陷入停产危机,自己也不用天天被德国政府和车企催着解决问题。有消息说荷兰已经在通过外交渠道跟我国沟通了,想缓和一下,但之前把事做绝了,现在想挽回哪有那么容易?我国的态度很明确,必须先解决安世半导体的合理权益问题,恢复正常的供应链合作,不然反制措施不会停。
网友还有个调侃,说荷兰这是帮我国「测试供应链韧性」,还真有点道理。通过这次事件,更多国家和企业会明白,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是随便能替代的,无论是封测、材料,还是下游的制造能力,我国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后再想搞「脱钩断链」,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后果,毕竟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更没人愿意让自己的生产线停摆。
说实话,绵觉得这次事件给全球供应链都提了个醒:全球化不是把关键环节外包就完了,更要考虑风险,留好备份;政治不能随便干预经济,尤其是供应链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不然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荷兰政府这次捅的篓子,估计得花好长时间才能补上,而欧洲车企的损失,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毕竟消费者不会等你,你停产了,别人就会抢占你的市场份额,到时候再想抢回来,可就难了。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