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华为合作!吉利复制车BU模式

吉利布局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这个赛道现在正在被快速重塑,国内的汽车厂商们纷纷跟华为拉上了关系,乾崑智驾现在几乎成了新车的标配。之前大家还调侃吉利是“华为也拿不下的那个人”,结果没想到,当网友们还在吐槽吉利的智驾系统被Mobileye“坑”了的时候,吉利已经悄悄动作了——他们组建了一个3000人的智驾团队,正式开始朝着全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方向发力。

这次吉利搞的“一个吉利”战略,其实是一场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他们不仅把极氪、吉利研究院和千里智驾这三个技术体系整合到了一起,还引入了不少华为系的核心人才,搭建起了AI技术联盟,同时也在布局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从这些动作来看,吉利明显是在复制华为车BU的发展路径,野心不小啊。

不跟华为合作!吉利复制车BU模式-有驾

智能驾驶整合升级

吉利这次把智能驾驶体系整合起来,其实背后是想解决传统车企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以前,极氪团队同时在做中端和高端的智能驾驶方案,吉利研究院主要负责中端,而千里智驾则专注于高端技术。这三支队伍在做域控制器开发、算法验证这些环节时,很多岗位其实是重复的,资源浪费严重。

这种分散的结构不仅让研发效率打折扣,还让技术更新的速度变慢,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现在,吉利把这三个团队合并成一个统一的智驾部门,实现了三个关键突破:首先,在组织架构上,形成了从战略决策到技术研发,再到工程落地的垂直管理体系;其次,在技术路线上,确立了以“千里浩瀚架构”为核心的技术基础;最后,在商业应用上,打造了一个从L2+到L4级自动驾驶的完整产品线。

这个整合思路跟华为之前“打造智能汽车数字底座”的方向有点像,但吉利更进一步,把重点放在了海外市场的发展上。

不跟华为合作!吉利复制车BU模式-有驾

双CEO驱动智能驾驶布局

王军和陈奇这“双CEO”的组合,可以说是吉利在智能驾驶布局上的一个关键动作。王军之前是华为车BU的元老,他曾经从零开始搭建了智能驾驶的产品体系,还带团队把车BU独立运营起来,经验丰富。他的这些经验对吉利打造一个独立的智驾供应商非常有帮助。

而陈奇呢,他带领团队实现了极氪智驾的自主研发突破,实战经验很扎实,给吉利带来了不少高阶智驾方面的工程能力。

这两个人的搭配挺有意思,一个偏战略、资源整合,一个专注技术攻关和产品落地,形成互补。就像一个“双核驱动”,让吉利在技术和商业上都能走得更稳。

另外,千里科技的董事长印奇,以前是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属于AI界的“四小龙”之一,实力和资历都很强,让人佩服。而他们的CTO杨沐,也带着一支厉害的研发团队,已经展现出很强的整合能力。比如他们吸收了理想汽车端到端算法团队、蔚来自动驾驶的规划控制团队等人才,这让他们的算法迭代速度大大提升。目前他们推出的双Thor平台端到端方案,跟理想的技术路线几乎直接对标,势头很猛。

不跟华为合作!吉利复制车BU模式-有驾

吉利出海布局智能驾驶

吉利对“千里智驾”的定位,可不只是当个内部供应商那么简单。他们其实是想把它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华为车BU(也就是后来的引望)那样的独立实体,甚至还要打造一个“海外版引望”。跟华为拆分后主要盯着国内市场不同,吉利这次是把出海作为重点突破口。

为啥这么选呢?其实背后有很深的产业判断。现在中国车企都在往外跑,东南亚、中东、拉美这些地方都成了新战场。但这些地方对智能驾驶的需求特别强,尤其是本地化的解决方案。而华为的方案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可能在一些地区不太方便用,这就给吉利腾出了机会。

为了在全球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吉利也做了不少布局:技术方面,他们联合阶跃星辰建了一个算力中心,算力达到23.5 EFLOPS,这已经超过了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产品上,他们计划在2026年量产Robotaxi,刚好和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市场形成时间差,抢占先机;资本层面,他们参考了引望的模式来设计股权结构,既保证吉利的控制权,又为以后引入战略投资留了空间。

总的来说,吉利这套“技术+资本+生态”的组合拳,正在走出一条传统车企转型成智能科技公司的新路子。

不跟华为合作!吉利复制车BU模式-有驾

吉利智能驾驶挑战与转型

站在智能汽车产业的淘汰赛门口,吉利现在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从技术角度看,他们的“千里智驾”项目要在算法优化、数据闭环、工程落地这些方面不断追赶行业领先者。特别是他们计划在2024年四季度推出的L3级自动驾驶方案,能不能按时落地,就成了检验他们技术实力的一块试金石。

而在组织层面,吉利也得好好想想怎么平衡内部资源的倾斜和作为独立供应商的定位,还要处理跟Momenta、地平线这些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这都是对管理层战略眼光和定力的一大考验。

更现实的是,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比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来得更早、更残酷。这场从2025年开始的变革,本质上是国产车企在智能化时代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存方式。

吉利正在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引入华为背景的人才、组建AI技术联盟,来讲述一个“老车企新故事”。当他们的Robotaxi真的出现在全球街头时,这种战略调整的意义将远不止于技术本身——它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过去“用市场换技术”的跟随者,慢慢变成“用技术换市场”的领跑者。

在这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路上,吉利的探索或许能为整个行业指明方向。如果这次吉利还是搞不定,那传统车企自己做智能驾驶这条路,可能就真的走不通了。

不跟华为合作!吉利复制车BU模式-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