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

自打小米汽车发布以来,网络上的讨论就没停过,其中最热的一个话题,就是小米SU7这款车的外形。

不少人第一眼看到,心里就犯嘀咕,这流线型的车身,这圆润的大灯,怎么看都和保时捷的某款电车有几分神似,“保时米”这个半开玩笑的称呼也因此传开了。

于是,一个直接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小米汽车这波操作,究竟是走了“借鉴”的捷径,还是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要弄明白这件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像”与“不像”的表面争论,得往里多看几层。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里,设计都不是天马行空、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

尤其是在汽车这个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工业领域,很多东西其实已经有了“最优解”或者说“标准答案”。

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身材好不好看,常常会说到黄金比例,觉得匀称、协调就是美。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汽车设计也是一样,它遵循着一套被时间验证过的美学法则。

当我们觉得一辆跑车很帅的时候,往往不是因为它某个细节有多么特立独行,而是它的整体比例,比如车身的高度、车轮的大小、车头的长短,组合在一起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有力量感。

在汽车设计行业里,有一个专业词汇叫“L113”,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解释起来很简单,它指的是从车前轮的中心到驾驶舱踏板的距离。

这个距离的长短,直接影响了车头的视觉长度。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如果这个距离拉长,同时再把车身的高度压低,那么一种向前俯冲、蓄势待发的运动姿态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这几乎是所有经典运动轿车和超级跑车都会遵循的设计原则。

小米SU7的车身高度只有一米四五,同时采用了这种长车头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出这种被市场广泛认可的经典跑车姿态。

包括车尾部那个像肌肉一样隆起的轮拱设计,也是为了在视觉上增加车辆的宽度和力量感。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所以,当小米的设计师说他们没有直接参考某一款车时,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是很高的。

因为他们参考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学生”,而是总结出这套成功公式的“教科书”。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造车领域的新品牌来说,选择在这样一套成熟、稳妥、被大众审美广泛接受的框架内进行创作,无疑是风险最低、成功率最高的选择。

咱们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就会发现,在汽车工业史上,优秀的设计出现趋同性,其实是一种常态。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法拉利创始人都盛赞为“最美汽车”的捷豹E-Type,就是长车头、短车尾、流线型车身的经典代表。

而差不多同一时期,日本丰田推出的2000GT,在整体轮廓和设计思路上,也与捷豹E-Typ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你能说这是丰田在抄袭捷豹吗?

显然不能这么简单地定论。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更合理的解释是,当全世界最顶尖的设计师们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当时的工程技术,去解决空气动力学的问题,同时又要满足人类对于速度与美的共同追求时,他们得出的答案,自然会越来越接近。

因为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的审美共性也是经过千百年进化沉淀下来的。

好看的东西,往往都有着相似的底层逻辑。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只发生在汽车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不管是哪个品牌,基本都是一块大屏幕,操作逻辑也大同小异。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我们常用的购物软件,从浏览商品到加入购物车再到付款,整个流程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背后不是因为厂家懒得创新,而是因为这套流程是经过亿万用户的使用和反馈之后,被验证为最高效、最符合用户习惯的“标准答案”。

任何试图颠覆这个标准答案的创新,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很可能因为不符合用户习惯而被市场淘汰。

雷军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对这一点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他为小米汽车定下的设计目标是“做一辆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车”,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不追求一时的标新立异,而是要回归经典,在已经被验证成功的道路上,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和品质。

那么,在遵循经典设计法则的基础上,小米汽车又做了什么来体现自己的独特性,并且打动消费者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词:“向往感”。

造一台车不难,但造一台让用户发自内心向往和渴望的车,却非常考验功力。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小米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是视觉上的吸引力,除了车身形态,车漆颜色的选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那款雅紫色,精准地抓住了很多年轻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的审美偏好。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小米车主中有超过四成的比例是女性,这对于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直男”品牌的小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一款工业产品,因为一个颜色,而被赋予了时尚单品的属性,这种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

除了好看,小米还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那就是将高水平的配置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结合起来,构建起强大的性价比优势。

当消费者发现,一辆看起来像几十上百万豪车的汽车,拥有着不俗的性能和科技配置,而它的价格却远低于心理预期时,那种“梦想照进现实”的向往感就会被瞬间点燃。

这背后,是小米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拿捏,也是其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体现。

小米汽车陷抄袭风波?官方回应来了,真相令人意外!-有驾

更深层次来看,小米汽车的战略布局远不止于造出一两款爆款产品。

他们从项目一开始,就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电机、电池、智能驾驶系统等。

他们把车子拉到被誉为“绿色地狱”的德国纽博格林赛道去真刀真枪地跑圈速,用实打实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发布会上念参数。

这种做法,表明小米不是想做一个简单的“组装厂”,而是要像建设一个平台一样,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地基。

这种先苦后甜、着眼长远的造车逻辑,是在为“小米汽车”这个品牌积累最宝贵的资产,那就是技术底蕴和用户信任。

一个品牌的成功,从来不是靠一两款产品的昙花一现,而是靠持续不断的技术积累、品质提升和用户心智的占领。

从这个角度看,关于小米汽车外形的讨论,或许只是它漫长征程中的一个小小序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