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的“特色车”战略:在新能源内卷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在屏幕尺寸、续航里程和智驾功能上疯狂内卷时,一个奇瑞旗下的新势力品牌却悄悄开辟了新赛道——今年1-8月,iCAR V23以39,979辆的销量,稳坐新能源“方盒子”细分市场头把交椅,连续8个月位列该细分市场前三甲。更令人惊讶的是,其女性用户比例高达45%,打破了硬派车型的性别界限。
在这个言必称“颠覆”的行业里,iCAR凭什么靠“特色车”杀出重围?
不做下一个丰田,只做第一个iCAR
“世界不缺另一个丰田,缺的是马自达、Jeep、Smart这样的特色品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苏峻博士这句话,道出了iCAR的战略核心。
当大多数车企仍在堆配置、卷价格、追快消式推新时,iCAR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径:拒绝同质化竞争,专注差异化特色。其运营战略简称为“单款、精品、海量、长周期”——不追求车型数量,而是把每一款产品打造成能持续进化的精品。
这种策略看似小众,实则精明。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超3000万辆,即使是1%的细分需求,也能支撑起年销30万辆的规模。iCAR精准切入的“风格越野”、“性能钢炮”等细分市场,恰恰是主流品牌忽略的蓝海。
“一车千面”的用户共创模式
iCAR V23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独特的“方盒子”造型。这款车全车拥有29处扩展接口,车顶预留静态承重200kg的行李架接口,这种设计让它成为了用户创意的画布。
从旅行穿越套装、生态仪表到顶棚iPad支架,iCAR官方商城已上架超过90件精品配件。更值得一提的是,iCAR通过与超境汽车等伙伴联袂开发,推出了V23赛博版等“官改车”,从根源上解决了用户改装的品质、维保和合法性焦虑。
这种“用户共创+快速迭代”的模式,明显带有互联网思维的烙印。今年7月,iCAR推出复古版套件;近期工信部公告中又出现了性能更强的超级V23和V23赛博版,电机功率升至455马力。这种持续进化的能力,让每一台V23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背靠奇瑞,面向全球的底气
iCAR敢于走特色化路线,背后离不开奇瑞集团的支撑。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将iCAR称为奇瑞集团的“新特区”,并表示将不遗余力地支持iCAR的发展,投入没有上限。
这种支持绝非空话。iCAR可以直接利用奇瑞的超级智慧工厂实现黑灯生产,让一个创业团队“上来就拥有了世界级的生产能力”。同时,奇瑞的全球供应链优势,让iCAR可以共享规模化效应,实现高性能电驱平台等先进技术的价格下放。
依托奇瑞的全球资源,iCAR正加速出海步伐。2025年,iCAR将进入全球数十个国家,瞄准中东、东盟等新能源渗透率低、但个性化需求强烈的市场。更值得关注的是,英国车企英力士(Ineos)正与iCAR接洽,探讨基于iCAR技术平台开发新车型的可能性,这意味着iCAR正在实现从“整车出海”到“技术架构出海”的跨越。
特色车战略背后的长期主义
在充斥着短期行为的中国汽车市场,iCAR的“长周期”策略显得尤为独特。苏峻坦言:“汽车这件事,着急没用。最终靠的是产品效率支撑商业模式。”
iCAR每年只推一款核心产品,这种克制在推新频率惊人的新能源行业堪称异类。但正是这种专注,让iCAR能够深耕每一款产品,通过多版型垂直进化、多维度持续升级,不断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从MINI到Jeep,汽车史上所有经典品牌的诞生,都始于一个简单信念——拒绝平庸。iCAR的探索提示着一种可能性:当同质化竞争无路可走时,回归用户需求的本质,或许能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比的不是“谁跑得更快”,而是“谁看得更准”——看得准用户真实需求,看得准价值创造的本质,看得准长期主义的力量。iCAR用特色车战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破局新思路。
随着全新超级V23的到来,iCAR的这场“特色突围战”正进入新阶段。在新能源车日益趋同的今天,iCAR证明了:特色,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