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年前我去修考斯特前面那个雨刷的喷水头小小的胶头只要32块钱工时费900,原因是更换需要拆卸整个工作台工费贵如斯

十来年前我修过一辆考斯特,前面那个雨刷喷水头坏了,就是那个小小的胶头,零件不过32块钱。结果工时费竟然要900,听过都觉得夸张。我当时就问4S维修师傅:咋这么贵?这不就是个小小的胶头吗?他说:你懂不懂啊,换这个零件必须先把整个工作台拆下来,那个工时费可不是随便喊的。

他说具体流程是这样:雨刷控制台前方有个插片,表面看着不起眼,但它卡得特别牢,得先取下来,才能拆卸工作台,才能替换那个胶头。换言之,零件成本那点儿是小头,真正烧钱的是拆装工序。这活属于含泪拆装,特别费时间和人力。维修师傅还说:客户看不见的活儿就是最烧钱的。

十来年前我去修考斯特前面那个雨刷的喷水头小小的胶头只要32块钱工时费900,原因是更换需要拆卸整个工作台工费贵如斯-有驾

当时我脑袋里闪过一个对比,隔壁车友刚换过朋友的日系车雨刷喷水嘴,一共150块,包工包料。差不多价位的事儿,不同车型维修惯差距能大到这地步?可想而知,国产车在维修设计的亲民度上真得向日系好好学学,实操体验差别太大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那次维修我还记了几个细节:4S师傅特别强调这个拆卸工作台的步骤不得马虎,因为工作台里藏着不少线路,拆不好或会影响其他功能。换句话说,这不是单纯把坏配件换掉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工作装置在拆解重装间,风险和成本都上去了。

十来年前我去修考斯特前面那个雨刷的喷水头小小的胶头只要32块钱工时费900,原因是更换需要拆卸整个工作台工费贵如斯-有驾

这让我想到,汽车研发和供应链很多时候就像织毛衣,拆线头换错一个针脚,衣服整个都会跑样。再回到维修,这支小小的胶头换着换着,为什么会变成一场拆台大戏?背后其实是研发设计与后市场维护之间的博弈。有人觉得这样合理,毕竟车辆结构紧凑,安全第一。但用户呢?摊上这样零件坏了,还得花一大笔拆装费,心理感受就不太友好。

有意思的是,我还遇过一个维修师傅说:这玩意儿,厂家设计时没考虑太多维修便捷,其实供货商赚得也不多,这些钱是维修环节证明价的。这话听完让我心里有点堵,原本以为车企挺包容售后成本,结果原来供应链层面各方都在折腾钱啊。

十来年前我去修考斯特前面那个雨刷的喷水头小小的胶头只要32块钱工时费900,原因是更换需要拆卸整个工作台工费贵如斯-有驾

说回来,花了这笔钱,换了胶头,雨刷喷水又正常了,但我心里嗒嗒响:整辆车几年下来,这种小部件的维修成本累积起来有多吓人?估算一下,如果你开的是考斯特,每年雨刷喷水嘴坏个两次,工时费就是1800,10年就是近两万块,仅维修这项目不带零件。养车成本到底跑哪去了?

跑题一下,朋友前段时间跟我说他买了辆二手车,维修工给他推荐换雨刷胶条,单条100+,他说贵得离谱。我说,这市场上能不能自己动手换?他叹气:你没拆过里面结构,那玩意儿拆装半天,工时费比零件贵两三倍。这莫不是汽车维修设计的一个普遍魔咒?

十来年前我去修考斯特前面那个雨刷的喷水头小小的胶头只要32块钱工时费900,原因是更换需要拆卸整个工作台工费贵如斯-有驾

再自我矫正一下,刚才说花了多钱,保险其实可以部分覆盖。但问题是,很多人不愿意每次小修都报保险,毕竟一旦报了,未来续保会涨价。成本不少绕不开。就算攒到保险,这种拆装复杂的小配件维修,也不好完全平摊。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过,从研发阶段开始,厂商如果多考虑维修便利性,能不能真把这种小头费大工的现象扼杀在摇篮?但现实是,技术进步与维修便利往往不是同步的。换成电动车又是一套剧本了—有没有电动车的朋友,遇过类似尴尬拆装的维修花费?(这段先按下不表)

十来年前我去修考斯特前面那个雨刷的喷水头小小的胶头只要32块钱工时费900,原因是更换需要拆卸整个工作台工费贵如斯-有驾

最后突然想到一句老维修工的话:修车活儿,永远是拆字当头,拆对了自家舒服,拆错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设计哲学。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因拆装复杂,维修费比零件贵得离谱的案例?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拆装成本背后的设计缺失?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