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特斯拉终于跌下神坛了!”
2025年10月7日,当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6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00亿元)的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竟是一片欢呼。
这家曾经被捧上神坛、被视为电动车革命标杆的企业,如今却因其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新品发布会,遭遇了资本市场的当头棒喝。
事情的起因,是一场让所有投资者都大失所望的新品发布会。
市场期待已久的特斯拉“平民车型”终于揭晓,然而,它并非一款全新车型,而是Model 3和Model Y的“减配标准版”。起售价分别为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仅比高配版便宜约5000美元。这与市场期待的“3万美元以下革命性产品”相去甚远。
更让投资者担忧的是,这些标准版车型为了降价,砍掉了高级辅助驾驶硬件、后排触控屏等关键配置。
这直接动摇了特斯拉“硬件引流、软件赚钱”的核心商业模式。
没有这些硬件,未来何谈高利润的软件订阅服务?
发布会后,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4.45%,市值蒸发4600亿人民币。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明确表达了对特斯拉增长乏力和战略方向的深切担忧。
特斯拉的暴跌,在国内网友中引发了泾渭分明的激烈讨论。
拍手称快派认为特斯拉的失败,就是我们车企的机会!
这部分网友的欢呼几乎毫不掩饰。
在他们看来,特斯拉的跌落神坛,预示着国内电动车产业的崛起。
“马斯克吹的牛,终于吹破了!”一条高赞评论写道。
以前是我们追着他们跑,现在该他们紧张了。
他们犀利地嘲讽特斯拉的产品力,特斯拉还有什么可减配的?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智能系统也比不上华为、小米。除了个车标,还有什么?
更有网友将此事与马斯克的个人风险绑定:别忘了马斯克之前和推特(现X平台)签的对赌协议,他个人负债累累。特斯拉要是卖不动,他拿什么还债?到时候怕是自身难保!
另一批声音则显得更为冷静,他们提醒同胞不要过早庆祝。
“别高兴得太早!特斯拉再跌,也是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
他们指出,特斯拉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球化的品牌影响力和自研的FSD(完全自动驾驶)技术。
如果特斯拉真的全面放开FSD入华,对国内智驾方案将是降维打击。
我们现在欢呼,是不是有点阿Q精神?”对于“减配”争议,他们也认为需要客观看待:“标准版是市场策略,满足不同需求。就像苹果手机也有低配版一样,这恰恰说明特斯拉在成熟地经营产品矩阵。”
许多网友将特斯拉视为“外来挑战者”,其成败被简单地与国货的崛起挂钩。
然而,在全球化供应链的今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大量就业。“特斯拉失败”与中国“受益”之间,并非简单的零和游戏。
网友的“拍手称快”,背后是民族品牌崛起的自豪感,以及对特斯拉长期“神话”地位的一种情绪释放。
商业世界的竞争是长跑,而非短暂的情绪宣泄。
特斯拉依然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品牌价值。
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没有永远的神话,只有持续的技术创新、精准的市场判断和对用户需求的真诚尊重。
真正的竞争,不在于对手的每一次失误,而在于自身能否不断创造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