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要说哪个车最能引起大家讨论,那肯定少不了比亚迪的秦L。
这车一上市,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瞬间就炸开了锅。
网上说啥的都有,夸它的是天花乱坠,说它把合资车的饭碗都给砸了;贬它的也不少,觉得这么便宜的车肯定有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
那么,这台起步价还不到十万块钱的插电混动轿车,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它真有那么神,还是说只是厂家宣传的噱头?
咱们今天就站在一个普普通通老百姓的角度,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就实实在在地聊聊这台车,看看它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关注。
要说秦L,就不能不提它那个老对手,大众速腾。
这两台车摆在一起,那可真不是简单的选A还是选B的问题,这背后代表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想法,甚至是两个时代的交锋。
速腾,作为德系合资车里的老牌劲旅,是多少人心目中“靠谱”、“稳重”的象征。
它的底盘扎实,开起来有厚重感,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让很多人买车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而秦L呢,它代表的是一股新势力,是国产新能源的领头羊。
它最大的招牌就是省钱、智能,用电跑起来一公里就几分钱,那种安静平顺的感觉,也是传统油车给不了的。
于是乎,网上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开惯了油车的老司机们觉得,造车是门手艺活,德国人研究了几十年底盘,那种行驶质感不是你一个造电池的能轻易模仿的。
而新能源车主们则会觉得,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油车不放?
现在油价这么贵,加一箱油好几百块,我这车充一次电才花十几二十块钱,省下来的钱干点啥不好?
这种争论其实很难有结果,因为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看重的东西也不一样。
这就像以前用惯了诺基亚功能机的人,一开始也觉得智能手机花里胡哨,不如老手机耐用待机长,但时间一长,当大家发现智能手机能上网、能聊天、能看视频,带来的便利性是全方位的时候,观念自然就变了。
改变人想法的,从来不是口头上的说服,而是身边的实例和自己亲身的体验。
以前很多人对国产车、对新能源车有偏见,觉得不可靠,但现在你看看马路上跑的车,绿牌车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很多一开始嘴上说“绝不买电车”的朋友,最后可能因为油价涨了,或者试驾了朋友的新能源车,感受到了那种安静和提速的快感,想法就慢慢动摇了。
所以说,产品好不好,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是千千万万的消费者用自己的钱投出来的票。
我们看数据就更直接了,就拿今年6月份来说,速腾一个月卖了两万多台,这个成绩相当厉害,证明了它在燃油车市场里的地位依然稳固。
但是,秦L更猛,光是插电混动版就卖了两万两千多台,这还不算它纯电版的销量。
数字是最不会骗人的,这说明,有大量的消费者认可了秦L,愿意为它买单。
速腾是燃油车时代的一个标杆,而秦L,正努力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另一个标杆。
说了这么多外部的因素,咱们还是得回到车本身。
一台不到十万块钱的车,我们到底能得到什么?
首先要明白一点,这个价位的车,成本控制是非常严格的,你别指望它用上多高档的材料,那不现实。
关键要看,厂家的钱有没有花在刀刃上。
秦L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实在。
它的底盘结构,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四连杆独立悬架。
前面这个“麦弗逊”是啥意思呢?
其实就是现在最常见、最成熟的一种前悬架,成本和性能比较均衡。
重点在后面这个“后四连杆独立悬架”。
说得通俗点,就是两个后轮是各管各的,互不干涉。
当你一个后轮压到坑或者井盖的时候,另一个轮子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车身就能保持得更平稳,坐在后排的人感觉会舒服很多。
要知道,在同价位甚至更贵的一些合资车里,还在用一种叫做“扭力梁”的非独立后悬架,那种悬架过坑洼路面的时候,整个车尾的晃动会更明显一些。
所以,在底盘硬件上,秦L给的东西是很有诚意的,至少对得起它的价格。
当然,车子光有好的硬件还不行,开起来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秦L的驾驶感受,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舒服”。
它的方向盘调得非常轻,一个手指头都能轻松转动;油门和刹车也很线性,不会有一窜一窜的感觉;底盘也是偏软的调校,过一些小的颠簸路面,能把震动过滤得比较干净,让你感觉很柔和。
这种设计思路非常明确,它就是为了城市日常代步,为了让你上下班、接送孩子、买菜逛超市的时候开得轻松不累。
你别觉得这是缺点,现在连宝马、奔驰这些豪华品牌都在向舒适性靠拢,因为绝大多数人买车,图的就是一个安逸舒服。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
因为悬架偏软,在快速过一些大的减速带或者坑洼的时候,车身会感觉有点晃悠,不够干脆利落。
另外,当车速快起来,比如上了高速,尤其是在电池没电、发动机启动工作的时候,从外面传进来的风声、轮胎声和发动机的声音会比较明显,隔音水平只能说是一般。
但是,我们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台不到十万块钱的车。
在这个价格基础上,它给了你一个七秒多就能从零加速到一百公里的动力,让你在市区超车、并线的时候非常有信心;它给了你比亚迪最新的混动技术,就算不充电当油车开,一公里也就三四毛钱的油钱,彻底让你告别了油价焦虑;它还给了你一个尺寸不小、反应也还算流畅的智能中控大屏。
把这些优点和缺点放在一起看,作为一辆家用车,它的表现绝对是称职的,甚至可以说是物超所值。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秦L,把它看作是一个“新时代的日系车”。
想当年,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为什么能火遍全世界?
靠的就是省油、耐用、开着省心。
而今天的秦L,可以说把这些优点学了过来,并且做得更好了。
它比当年的日系车更省油,动力强了一大截,车里的科技配置更是甩了它们好几条街。
这不正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最需要的,一台更强大、更省钱、也更聪明的“买菜神车”吗?
最后,这台车的出现,对我们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正是因为有了秦L这样的“价格屠夫”,把插电混动车的价格一下子打到了十万以内,才逼得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不得不降价、增配来应对。
你看,现在市场上十几万的车型,配置一个比一个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这种“神仙打架”的局面,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买车的人。
我们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技术更先进、配置更丰富的车。
所以,对于秦L,我们真的没必要去刻意地黑它。
它的存在,搅动了整个市场,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让汽车回归到了它作为消费品的本质,这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