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小米SU7 Ultra深陷“退订难”风波,有车主称因碳纤维装饰件问题想退车,却遭遇“60天冷静期+定金不退”双重门槛,不少人已准备起诉。小米回应来了,但争议还没停。
🚗文 | Sarah的打工观察笔记
一、什么是“60天冷静期”?为什么会引爆舆情?
5月中旬起,部分小米SU7 Ultra准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声:自己因“碳纤维装饰件疑似虚假宣传”要求退订、退定金,却被小米汽车告知需要等待60天冷静期,期间若未主动联系恢复排产,将自动视为放弃提车。
一句话翻译:车不造了,定金不退,60天后再说。
这番操作,让不少用户直呼“被锁死”:
有人付款2万元后才发现“碳纤维舱盖只是装饰”
有人称车辆已暂停生产,但小米不退定金
还有人说,“退车成了维权游戏的起点”
二、小米回应:60天方案只针对“暂缓排产车主”
面对密集质疑,小米汽车官方客服5月19日首次回应:
✅“确有此事,60天内若无联系将视为放弃提车”
✅“锁单之后,定金一律不可退”
✅“这是为已申请暂缓排产车主设计的方案”
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退车,也不是简单点击退款就能完成操作。
但问题在于——
不少车主表示,自己并非主动要求暂停排产,反而是厂家告知“已暂停”,这让“冷静期”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冷处理。
三、一辆车引发的情绪冲击:退的不是车,是信任
SU7原本是小米汽车发布后爆红的代表作,“一车难求”的排队热一度被称为“雷军的高光时刻”。但如今风波频出,焦点从“配置性价比”逐渐演变为“诚信与透明度”的拉锯战:
👀“装饰件”风波戳中了消费者对“宣传真实性”的敏感神经
💸“定金不退+排产中止”让车主感觉自己像被“反锁”在平台里
🔍 不少人更质疑:小米是否在通过冷静期拉长时间,避免更多人跟风退订?
一位准车主说得很扎心:“一个敢说造车,一个不敢退定金。”
四、Sarah有话说:热度是红利,售后才是根基
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品牌不仅是为了某一辆车的性能,而是对整个购车流程的信任。从小米手机到小米汽车,用户的情绪从“粉丝滤镜”到“理性下单”,本身就是品牌进阶的必经阶段。
✅60天冷静期,不如60分钟透明说明
✅用户要的不是退款,而是被认真对待的权利
✅下一步,小米的态度会决定这场信任危机是否“冷静期后复燃”
📣你怎么看“定金不退+60天冷静期”?
欢迎留言区一起聊一聊:
你买车时会担心“锁单后无法后悔”吗?你对小米的这波回应满意吗?
📌我是 Sarah的打工观察笔记,聚焦打工人眼中的真实生活、科技焦虑、理性消费,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观察时代的微妙温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