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百亿软件梦碎,转身求助中国,德国巨头为何低头?

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说出来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不太相信。

咱们印象里,德国大众汽车那可是汽车界的“老大哥”,几十年来一直是技术的代表,也是很多国内车企学习的榜样。

可就在前不久,这位“老大哥”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们把自己花了五年时间、投入了上百亿欧元巨资成立的软件公司CARIAD,从核心研发部门给降级了,变成了一个主要负责协调和整合的部门。

大众百亿软件梦碎,转身求助中国,德国巨头为何低头?-有驾

这话听着有点官方,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大众自己搞软件这条路,基本上算是走不通了,现在要全面转向,直接跟中国的公司合作,买现成的技术来用了。

这消息一出来,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个以严谨和技术实力著称的德国大众,怎么就在软件这件未来的核心大事上,向中国企业“低头”了呢?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大概在2020年的时候,全球汽车行业都看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未来的汽车,不再是简单地比拼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机械零件了,而是要看谁的软件系统更智能、更好用。

那时候的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未来汽车的“大脑”和“灵魂”,也就是操作系统和软件,都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大众不就成了一个只负责生产铁壳子的代工厂了吗?

这对于一个百年品牌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走自研的道路。

就这样,CARIAD应运而生。

大众百亿软件梦碎,转身求助中国,德国巨头为何低头?-有驾

大众集团把内部一万多名软件工程师整合起来,投入了巨额的资金,目标非常宏伟:要打造一个属于大众集团自己的统一的汽车软件平台,以后不管是高端的保时捷、奥迪,还是亲民的大众、斯柯达,所有品牌的车都用上自家的这套系统,彻底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个想法在当时来看,无疑是正确且充满雄心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大众一记响亮的耳光。

CARIAD的研发过程可以说是一路坎坷,问题不断。

首先就是产品的开发进度严重滞后。

按照原计划,大众集团旗下几个非常重要的电动车型,比如保时捷的纯电Macan和奥迪的Q6 e-tron,都应该搭载CARIAD开发的新一代高级软件平台上市。

结果因为软件研发迟迟搞不定,bug一大堆,导致这两款被寄予厚望的重磅新车,上市时间被推迟了将近两年。

在现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晚一天上市都可能错失先机,更何况是晚了两年。

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打击了品牌声誉和经销商的信心。

其次是财务上的巨大亏损。

大众百亿软件梦碎,转身求助中国,德国巨头为何低头?-有驾

根据大众集团公布的财报数据,CARIAD在2023年一年的运营亏损就高达21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了160亿元。

这还仅仅是一年的亏损,如果算上从成立以来的总投入,那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拿出像样的成果,这让大众集团的管理层和股东们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更糟糕的是,勉强开发出来的软件也并不稳定。

比如大众ID.系列电动车刚上市的时候,就频繁出现黑屏、死机、车机功能失灵等各种软件问题,遭到了大量车主的投诉。

后来还因为系统存在漏洞,导致约8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面临泄露的风险。

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力主成立CARIAD的CEO迪斯在2022年黯然离职。

新上任的领导团队虽然也试图对CARIAD进行改革,甚至裁掉了2000名员工,但收效甚微,软件研发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面对这样一个烧钱不止、产出寥寥的“无底洞”,大众的管理层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但理性的决定:与其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上,继续投入巨额资金和时间去进行一场看不到希望的自研,不如放下身段,承认现实,直接采用中国市场上已经成熟的技术方案。

毕竟,对于企业来说,活下去、保住市场份额,比所谓的“面子”要重要得多。

大众百亿软件梦碎,转身求助中国,德国巨头为何低头?-有驾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合作。

大众先是花费了7亿美元,入股了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

这次合作可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深度的技术捆绑。

大众看中的,是小鹏汽车已经非常成熟的G9平台电子电气架构。

这个架构,通俗点说,就像是汽车的“神经网络”和“中央电脑”,它决定了一辆车智能化的基础和上限。

这意味着,未来大众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新款电动车,虽然车身上挂着大众的标志,但其内在的“神经系统”可能就是小含着小鹏的技术基因。

双方合作的第一款SUV计划在明年量产,这速度比大众自己搞要快得多。

在另一个核心领域——智能驾驶上,大众也选择了同样的道路。

他们与中国的智能驾驶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大众控股,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就推出能够实现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等功能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要知道,这正是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技术高地,小鹏的XNGP、华为的ADS等系统已经迭代得非常成熟。

大众百亿软件梦碎,转身求助中国,德国巨头为何低头?-有驾

大众通过与地平线的合作,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补上自己在这方面的短板。

除了大众品牌,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奥迪,也已经开始在中国与华为、Momenta等本土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

这一连串的动作,清晰地表明大众的战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他们不再执着于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而是变成了一个技术整合者,把CARIAD从一个研发中心变成了一个“买手”,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寻找最优秀、最成熟的技术,然后快速地集成到自己的产品上。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在软件和智能化领域的飞速发展和强大实力。

当德国的工程师们还在以传统、严谨但相对缓慢的流程开发软件时,中国的科技公司和新势力车企们,已经用互联网行业那种快速迭代、用户体验至上的模式,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开发模式和产品力的差异,对传统车企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个转变,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可能会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产品。

你可能会买到一辆大众汽车,它依然有着德系车扎实的底盘、优秀的操控和精良的做工,但当你坐进车里,面对的那块大屏幕,它的操作流畅度、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导航的智能化程度,可能都和小鹏、华为的车型别无二致。

这无疑是德国的传统制造优势与中国的领先软件技术的一次深度融合。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大众的这次转身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告诉所有传统汽车巨头,那个可以依靠品牌光环和机械素质就高枕无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新赛道上,开放合作、拥抱变化,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