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市可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尤其是每星期一公布的销量榜单,简直比看连续剧还刺激。
这不,2024年7月第一周(也就是6月30号到7月6号)的轿车销量成绩单刚一出来,就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如果你最近正琢磨着买车,那这份榜单可得好好看看,因为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现在大家伙儿都在买什么样的车,咱们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到底有多争气。
咱们先从最前面、最火的那些车说起。
这次排在第一名的,还是那个最近风头正劲的吉利星愿,一个星期就卖了8553台。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平均下来,全国各地每天都有超过1200个家庭把这辆车开回了家。
星愿这车能卖得这么好,其实道理很简单,它正好长在了现在很多老百姓的“心巴”上。
外观设计得年轻好看,车里的屏幕又大又有科技感,坐进去感觉很上档次。
最关键的是,它是一辆混动车,平时在城里开,用电就够了,成本特别低,偶尔要跑个长途,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直接烧油就行,彻底没了里程焦虑。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想要一辆看着有面子、用着省钱、空间还不错的车,吉利星愿确实是个很难绕开的选择。
排在第二名的,是咱们的老熟人比亚迪秦PLUS,一周卖了7612台。
这车可以说是比亚迪的功勋老将了,凭借着省油耐用的口碑,一直是很多家庭和网约车司机的首选。
而比亚迪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有一个能打的,而是一群。
你看,刚上市没多久的秦L,一下子就冲到了榜单前五名,一周也卖了五千多台。
这秦L主打的就是一个“超级省”,说是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能跑两千多公里,这对于天天算计油价过日子的朋友们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除了这两台“秦”,还有小巧玲珑的比亚迪海鸥,专门为城市代步设计,也卖了五千多台,稳稳地排在前头。
这么一看,榜单前五名里头,光比亚迪自己就占了好几席,这种集团军式的冲锋,让其他对手压力山大。
说完了这些传统大厂,咱们再聊聊车圈里的“新网红”——小米SU7。
这一周,小米SU7排在了第八名,卖了四千多台。
可能有人一看,觉得销量比前几周少了,是不是热度过去了?
其实咱们得换个角度想。
对于一个刚开始造车的公司,第一款车能在上市几个月后,还保持着每个星期稳定交付四千多台的水平,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这说明小米汽车的生产线已经跑顺了,它已经从最开始靠着巨大流量吸引订单的阶段,过渡到了靠产品本身说话的稳定发展期。
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让很多造车多年的老牌子羡慕不已了。
在榜单前十名里,我们能看到,国产品牌牢牢占据了七个席位,这已经不是什么“崛起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当家作主”了。
相比之下,那些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合资品牌,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在合资车里,现在最能扛的,还得是大众。
朗逸这车,凭借着在中国市场多年积累下来的好口碑,硬是挤进了前三名,一周也卖了五千多台。
很多人买车,图的就是一个皮实、耐用、省心,而“大众”这两个字,在他们心里就代表着这些。
所以即便在新能源车这么火的今天,朗逸、帕萨特、速腾这些老牌德系车,依然有一大批忠实的购买者,它们的周销量也都在四千台以上,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
但是,除了大众和偶尔还能露个脸的日产轩逸,其他合装车的日子就显得有点“凄凉”了。
最让人感慨的,就是本田雅阁。
想当年,雅阁可是B级轿车的标杆,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梦想之车”,谁家要是买了辆雅阁,那可是相当有面子的事。
可现在呢?
雅阁的排名已经掉到了第25名,一周就卖了两千五百多台,销量甚至还不如咱们国产的红旗H5和奇瑞艾瑞泽8。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现实。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大家会发现,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能买到的国产车,不仅配置比雅阁高出一大截,开起来动力更强,用起来还更省油。
当产品力被全面超越的时候,那个曾经闪闪发光的“合资品牌”光环,自然也就没那么管用了。
雅阁今天的处境,其实是给所有那些反应慢、不积极改变的传统车企敲响了警钟。
这份榜单还告诉我们一些其他的变化。
比如说,在纯烧油的轿车这个领域,合资品牌依然很强势,咱们国产品牌在前二十名里,只有长安逸动这一款燃油车上榜。
但这并不矛盾,因为整个大市场的风向已经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新能源车,纯燃油车的整体市场份额正在被不断压缩。
再比如,连豪华车市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了。
以前大家总觉得宝马3系是这个级别的首选,但这次奔驰C级的销量反超了它,说明即便是预算充足的消费者,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不再盲目跟风。
就连之前一直很火的比亚迪汉,这周销量也有些下滑,不到两千台,这也提醒了所有车企,市场竞争不进则退,没有谁能永远躺在功劳簿上。
而像特斯拉Model 3,曾经被捧上神坛,现在也只排在第40名,可见咱们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有多么“内卷”。
总的来看,这张榜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面貌:一个由我们中国品牌主导、技术和消费者需求驱动的全新时代,已经真真切切地到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