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高速起火致3人遇难:新能源汽车安全神话破灭?

2025年4月28日,山西夏县某高速路段,一辆问界M7与道路养护车辆发生追尾事故后起火,导致车内驾驶员、其丈夫及2岁儿子三人不幸遇难。事故引发全网震动,两大焦点争议直指新能源汽车安全:

1. 养护车违规占道:网友质疑养护车辆在快车道作业的合规性,是否未按规定放置警示标志?

2. 安全功能失效:车主家属称“车门无法打开”,AITO引以为傲的紧急断电、自动解锁等功能为何失灵?

尽管AITO官方迅速成立调查组,并强调“电池自燃记录为零”,但事故初步推测可能与增程器(燃油动力部分)起火有关。这一细节暴露了混合动力车型在电池与燃油系统双重风险下的安全盲区。

行业反思:销量狂奔下的安全焦虑

问界系列作为国产新能源车的“销量黑马”,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超40%,但此次事故却撕开了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隐痛:

技术过度营销:车企常以“零自燃”“智能救援”为卖点,却忽视极端场景下的系统冗余设计。

标准滞后:现行碰撞测试多针对传统燃油车,对新能源车电池、电控、高压线束等特殊结构的测试标准尚未完善。

救援培训缺失:消防部门曾指出,新能源车起火需用大量水降温,且存在复燃风险,但公众甚至部分救援人员对此认知不足。

用户信任危机:数据安全≠生命安全

事故发生后,社交媒体涌现大量质疑:

“买车时吹嘘的‘智慧座舱’,关键时刻连车门都打不开?”

“车企忙着卷续航和自动驾驶,却忘了保命才是底线!”

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新能源车的“科技光环”。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50%,但安全信任度却因频发事故下滑。

政策与企业的双重责任:如何重建安全护城河?

1. 技术层面:

强制要求车企公开紧急情况下车门解锁的冗余机制,如物理开关、外部破窗标识等。

推动增程式车型的燃油系统安全标准升级,避免“电池安全,燃油起火”的漏洞。

2. 监管层面:

借鉴欧盟《通用安全法规》(GSR),将新能源车特殊安全指标纳入强制性认证。

建立事故数据共享平台,通过AI分析事故模式,定向优化技术缺陷。

3. 社会协同:

开展公众安全教育,普及新能源车逃生技巧;

消防、交警部门联合车企制定标准化救援流程。

结语:安全不应是科技狂飙的牺牲品

问界M7的悲剧敲响了警钟:当车企竞逐“智能驾驶”“超长续航”时,生命安全必须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唯有将“用户活着”置于一切技术指标之上,新能源行业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问界M7高速起火致3人遇难:新能源汽车安全神话破灭?-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