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个市场,到底怎么变的?尤其是在新能源阵营里,每个品牌都在拼创新拼价格,但真正能站稳脚跟的又有几个?最近,看到岚图泰山的消息,又让我心里有点五味杂陈。
先说事实吧,官方定档11月18日亮相,传言起售价锁定在45万以上。这价,说实话挺吓人的。你可能会问,这车究竟值不值这个价?我还没开过,不能太武断,但从一些硬件指标来看,配置确实够硬。比如三腔空气悬架+后轮转向+鸿蒙座舱5.0这些硬菜都在这里。再加上,370公里纯电续航+1400公里增程,对比一些同价车,单纯从科技配置和续航考虑,确实不差。
问题也很现实。消费者愿意为这样的配置掏50万?我周边朋友聊天,感觉大家都在问:这牌子值不值这个价?据乘联会今年前十月的批发数据,岚图交付差不多3.4万台。反观理想,单月就能卖到4万多。明显,岚图这步走得有点孤注一掷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一直觉得,品牌溢价不全靠硬件配置,更多的还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有人说,买车肯定要看保值率,但这保证不是你用一句话就能盖得住的。反正,小红书上有人点赞,也有人担心二手车折价低。特别是考虑到,岚图的车型还没有那个保值神话建立起来。
这让我不由得想:如果泰山按这个价格推出来,优惠两三万,是不是就会像早期一些新品牌那样,变成高开低走或者价格战喧嚣中的牺牲品?我曾经翻过一些资料,岚图今年的销量确实不算多,大概十个月前刚突破三万台。而且,硬黑车贩子对它的评价也不算友好,挺多流言说,谁说岚图前十月卖三万多?妥妥的车黑。这让我想:一方面,是销量不及预期,另一方面,品牌还在拼配置和价格,似乎还没找到自己的核心。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东风作为背后靠山,一方面善于用成本压榨利润,另一方面又追求高溢价。这算是一种强推品牌的策略吗?我猜,可能内部考核压力很大。毕竟,国企改造换了个新能源皮,但核心还是要资本做支撑。你说,如果泰山上市时优惠一两万,会不会让岚图陷入和曾经的FREE一样的高开低走循环?我觉得很难说,但这都是大概率事件。
说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岚图泰山这次是不是还没完全打透消费者?除了硬件硬菜,消费者关注的,还有买了之后是不是划算。估计,很多潜在客户都在想:买这个车,十年后还能保值吗?百公里油耗/电耗是多少?官方怎么控制的?你知道,我其实也没太细想过这些问题,反正花了钱,就希望能稳一点。
差不多到这里我得打个住嘴点题,要不要猜猜,明年第一季度的表现会怎样?我实验心算了下,百公里成本大概在2.5元上下(粗看),折价率估算可能得40%吧(不确定),但一句话,市场的嘴碎比我想象的还要多。
这年头,买车跟投资一样,真是个看天吃饭的活。岚图泰山能不能在这个激烈的战场里站稳脚跟?今晚聊到这,不妨留下一个问题:谁会成为年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真正赢家?还是说,泥沙俱下,谁都得走一遭?我记得有人说,车买贵了不过是多花点钱买个心安,不晓得你们怎么想。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