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途销量遇冷,兄弟风云追赶,团队换血谋突围

黑色的夜里,车灯穿梭,城郊的新工厂安静得仿佛守着一口井。有谁看见过,一块崭新logo的原型样板,在月色下被工人翻来覆去揉搓,每一道划痕都像一次品牌蜕变的疼痛。生产报告在电脑屏幕上闪烁,波动的销量曲线像心电图,偶尔跳出警示,提醒所有人:“重启”不是一句口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内斗。

如果你是星途品牌的新统帅,面对集团的“事业群”大刀阔斧,七月归整之后又被内部视为“降级”,你会怎么做?搬张椅子坐回会议室,计划未来三个月如何发布“大事件”?还是在品牌定位的字眼上,多加点“科技”和“豪华”的辣酱?作为行业里的老号“高端国产”,你是否也会在夜深时问自己:这车到底开给谁看?

市场极其冷漠。销量是唯一能留下指纹的证据。2023年的星途,销量表现不甚理想,尤其风云升级为新品牌后,星途仿佛被自己的兄弟绊倒。你看看风云T11:跟星途揽月C-DM同平台、同配置、更低价格——怎么不卖得比你火?这还只是序章,风云还有纯电车型正迎面驶来,这场兄弟阋墙式的平台重叠与技术路线交叉,让“内部竞争”从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

于是问题摆在眼前:星途,还有自己的路吗?

专家派的思路是,定位先行。看星途最近宣传,拼命想在“科技”与“豪华”两个标签上做大文章。背后逻辑很明了:集团最先进技术,什么智驾、智能座舱、强动力、甚至固态电池——统统优先下放星途。比如即将亮相的星途ET5,第一次给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和征程®6P芯片开了绿灯,想以科技感建一道护城河。但说实话:当下的国内高端新能源赛道,大家都强调“智能”,单拿技术当法宝,已经不再是独门绝技。

故事讲到这里难免有点像悬疑片里的“第一个受害者”:高端品牌的“身份认同危机”。很多车企新品,都在试图用“科技”刷上高端标签。如果只靠技术拼杀,隔壁工厂一夜之间就能跟进,价格还能再低一截,打到你怀疑人生。

于是,新星途管理团队逐渐露面。你不难发现,这些人的履历里,“长城系”是共同的标签。黄招根撤岗机器人业务后,张梦元上位,刘赫宁加入。团队一换血,架构又调整:其实奇瑞把星途纳入四大事业部,表面上归正在“大锅饭”里分羹,实际上给了品牌一套有独立研发、造型团队、销售渠道的完整体系。需要拉动全集团资源的地方,比如服务、公关,才统一统筹。“有独立又能借集团力量”,这样的资源分配方式,在企业治理课上可以拿8分,但在快速迭代的市场里,拼的还是落地速度和用户敏感度。

说到这,其实星途的难题很有趣——你不至于做砧板上的肉,但也还没有成为头牌大厨。品牌共创,LOGO百万征集计划,未来两年八款车型的产品账单,都预示着他们想从头来过。但在竞品无数、用户挑剔到毛细血管的当下,究竟哪步棋成子?只怕管理层也只能边走边看。

星途销量遇冷,兄弟风云追赶,团队换血谋突围-有驾
星途销量遇冷,兄弟风云追赶,团队换血谋突围-有驾

顺带讲一句,奇瑞的“7+4”品牌之海,说是“多生孩子好打架”,也有人说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捷途、山海、纵横,定位清晰得像保险条款,把价格区间划得明明白白。再加上与各路巨头合作的iCAR、智界、FREELANDER、凯翼,每个品牌都是一块小石子儿,扔进市场这池塘,谁激起的水花多,谁就是赢家。

品牌调整成了赛点。奇瑞也毫不避讳地展示各种高管大挪移,新旧交替下,李学用放话:要成为世界民族品牌,大众都能“十几个牌照”轮着用,我们也能。只是多品牌并行,现实里往往是既有“齐步走”的战术,也有“掉队”的现实——销量数据是笑点也是泪点。今年前三季度,奇瑞两百万台新车,差一步就能挤进全球十强,眼瞅比亚迪、吉利已经序列在前。对于汽车产业这个“大马拉小车”的戏台子,每一场胜利都是靠人海战术和品牌精细化管理交错出来的答卷。

在星途的独立架构下,管理团队面临的不是“如何有牌面”,而是“怎样留住用户心智”。高端品牌真不是把车做得好、广告点够准就行。你看隔壁那几个——魏牌、极氪、阿维塔,谁的路是一帆风顺?所谓对标豪华,其实是一次次市场账本的盈亏表。

星途销量遇冷,兄弟风云追赶,团队换血谋突围-有驾
星途销量遇冷,兄弟风云追赶,团队换血谋突围-有驾
星途销量遇冷,兄弟风云追赶,团队换血谋突围-有驾
星途销量遇冷,兄弟风云追赶,团队换血谋突围-有驾

在这个行业里,“稳扎稳打”是金句,也可能是慢动作。新团队入场,规划端出来,看起来神采飞扬,实际上明枪暗箭不少。要在内部完成“独立性”与“集团赋能”的精细平衡,还要在外部用新技术、新体验摆脱平台同质化,还得时时刻刻盯住终端销量那根温度计。对市场来说,谁过冬不需要棉衣,但谁能提前在秋天找到绝缘品,才是命运的关键。

写到这里,我想起刑侦现场那句老话:所有证据都指向你,但凶手未必就是你。星途如今的战略之夜,谁能开出让所有人信服的定位,谁来开启下一回合,还得看那曲终人不散的广交会以后。

星途销量遇冷,兄弟风云追赶,团队换血谋突围-有驾

于是一个问题摆在所有星途人、汽车人面前——在多品牌漂移、技术同质化、用户认知逐渐理性的当下,一个“全新高端国产品牌”,是真的能打破旧有魔咒,成长为世界级玩家,还是在集团协同与市场试错中不断复盘,最终变成下一个故事片中的无名配角?

这关问题,不妨留给你。毕竟,现实的案子,总是由市场和时间最终定性。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