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都在疯抄!设计神迹竟是靠抄_!

好看的设计都是心有灵犀?别逗了,我看是心照不宣地抄作业吧。

当新款问界M7那标志性的“一字贯穿式尾灯”在发布会上亮起时,互联网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紧接着,段子手们倾巢而出,一句“捂住Logo,安能辨我是雄雌”精准地戳中了所有人的笑点,也戳破了那层关于“设计美学”的窗户纸。这画面感,简直就像是考试时你发现邻座的同学不仅跟你选了同一道大题,连解题步骤都写得一模一样,就差把你的名字也签上去了。理想L7的车主们估计当时正端着杯咖啡,刷着手机,然后一口喷在屏幕上,心里嘀咕:“嘿,我这车啥时候多了个兄弟?”

大牌都在疯抄!设计神迹竟是靠抄_!-有驾

这事儿一出,车圈立刻炸了锅,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人说,这叫“致敬”,是英雄所见略同,毕竟贯穿式尾灯都快成新能源车的“标配”了,就像当年手机都得有个“刘海屏”一样,属于行业流行趋势,算不上抄。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细品之下,又觉得哪儿不对劲。流行归流行,你连灯带的粗细、拐角的弧度都做得跟人家像孪生兄弟,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这就好比大家都穿白T恤,但你非得买件印着一模一样logo的,还跟人家撞衫撞得严丝合缝,这还能叫巧合吗?

于是,更犀利的问题来了,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划开了这层“致敬”的温情脉脉。知乎上一个匿名用户直言不讳:“别扯什么致敬了,问问自己,抄袭到底有没有蔚来呢?”这话一出,杀伤力极大,侮辱性也极强。它瞬间把战火从问界和理想的二人转,扩大到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设计同质化”大混战。大家猛然发现,好像不止是M7和L7,放眼望去,好多新车的前脸、腰线、尾灯,都透着一股熟悉的味道,仿佛出自同一个设计师之手,只是换了个牌子而已。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动辄宣称投入几十上百亿研发的品牌,难道连个能画出不同尾灯的设计师都请不起了吗?

这背后藏着的,恐怕不是审美上的不谋而合,而是赤裸裸的商业算计。说白了,就是为了俩字——“省钱”。一个全新的尾灯设计,从绘制图纸、制作模型、开模具,到进行各种严苛的灯光测试、耐久性测试,这一套流程下来,烧掉的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对于那些还在亏损边缘挣扎,急需用销量证明自己的新势力品牌来说,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与其冒险搞一个特立独行、但市场不一定买账的全新设计,不如直接“借鉴”一下市场上已经验证成功的爆款元素。这操作,风险低,见效快,还能省下一大笔开模费,何乐而不为?

大牌都在疯抄!设计神迹竟是靠抄_!-有驾

这就形成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循环:品牌为了迎合所谓的“市场潮流”,纷纷采用趋同的设计;而这种趋同,又反过来固化了消费者的审美,让大家觉得“哦,原来现在的车就该长这样”。最终结果就是,大街上的车越来越像,品牌的辨识度越来越低。甚至有网友吐槽说,这贯穿式尾灯晚上看着跟条裂缝似的,又宽又愣,毫无美感可言,简直是“光污染”。好看的设计或许真的是心有灵犀,但丑的设计,大概率只是为了省事儿。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问界M7的尾灯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是单纯的设计抄袭,还是整个行业在成本与创新之间那难以启齿的妥协?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场上弥漫的不是火药味,而是浓浓的“塑料兄弟情”。大家嘴上喊着“颠覆传统,引领未来”,身体却很诚实地朝着最安全、最省钱的方向一路狂奔。

那么问题来了,当所有车都长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消费者,到底该靠什么来分辨它们呢?难道真的只能靠捂住Logo,然后凭感觉猜“雄雌”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