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提升燃氢赛车续航,加快加氢速度,优化减重技术

丰田又一次成功站在了氢能源发展的风口浪尖。这家向来不随波逐流、喜欢剑走偏锋的汽车制造商,不但在全球率先大规模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还一路狂奔,在燃氢内燃机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深耕细作。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丰田,那就是:当别人都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丰田偏要全都选。于是,我们目睹了氢燃料电池和燃氢内燃机这对“氢技术双胞胎”齐头并进的局面。

丰田提升燃氢赛车续航,加快加氢速度,优化减重技术-有驾

最近,丰田自豪地发布了一条新闻稿,洋洋洒洒描绘了燃氢内燃机技术的新里程碑。别以为这只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丰田选择了最残酷的竞技场——Fuji 24小时耐力赛,把自家技术扔进火坑里实打实“烤”了整整一天一夜。结果?他们的赛车跑了468圈,比去年多出110圈,尽管排名只到第32名,但显然丰田觉得这成绩值得用镁光灯照上三天三夜。

丰田提升燃氢赛车续航,加快加氢速度,优化减重技术-有驾

不过,成绩的背后,是技术的革新。首先,丰田在氢储存上下了大功夫。原来,他们的氢罐是圆的,现在改成了椭圆,别小瞧这几何变化,容量直接翻了1.5倍,意味着单次加氢可以跑得更远。这一改进,乍一看像是在解决数学几何题,实际上却极大优化了车辆续航和补能效率——做汽车,有时候就是比谁装得多。

丰田提升燃氢赛车续航,加快加氢速度,优化减重技术-有驾

当然,不仅仅是“装得多”,还要“加得快”。所以丰田又在加注系统上动了刀。过去加氢像灌汤包灌汤一样慢吞吞,如今换上了新一代液氢加注阀,还削掉了外部执行器,整个加氢速度提升30%,重量还减轻了2公斤。不到一分钟,氢气加满,可以秒变赛车手,不再耗在加氢站里数星星。这省下来的2公斤,多吃一顿烧烤都可能补回来,但工程师还是斤斤计较,每一克都抠得死死的。

说到省,丰田还一门心思地要让赛车既猛又省。新技术可以从λ=1的高输出模式和平时的稀薄燃烧节能模式间自动切换。比赛只要一进入安全车阶段,系统就自己变身为“环保小助手”,节能省氢;等到了要冲刺时,再一秒钟切换成“性能野兽”。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料,如今全靠智能算法自动打理,车手连多按一个按钮的力气都省了。

当然,丰田的“斤斤计较”还不止于此。工程师甚至盯上了电缆——把铜线换成铝线,一下减重18%。有人问,铝线会不会生锈?丰田又祭出法宝:与电缆大厂Furukawa Electric联手,搞了个密封结构,铝线插进去压接好了,连水都不认得路能进来,彻底杜绝锈蚀风险。就这样,一辆赛车的线束都变得轻若无物,精打细算得像居家主妇。

当然,所有的新技术最终都要接受极限考验。去年更换增压泵两次,耽误大把时间。丰田这次玩了把大的,台架试验24小时无故障。试问,世界上有多少发明可以在24小时拼死拼活后还安然无恙?证明一点,丰田不是纸上谈兵,是把技术折腾到极致才推出市场。

丰田提升燃氢赛车续航,加快加氢速度,优化减重技术-有驾

总有人质疑氢能源,说什么安全隐患啦,储运麻烦啦,不如纯电省事。但丰田偏不信邪,他们用耐力赛这样的传统方式,死磕每一个技术细节,把理论变成了现实:储氢罐的形状可以变化,线路的材质可以优化,加注和切换模式全智能,就连每一毫克的重量都要争取。

有人说丰田太过偏执,走得太远。可技术莫非不就是靠这些疯狂的执念一点点突破瓶颈?商业世界总需要有这样不信常规、敢于尝鲜的“第一只螃蟹”——有人愿意用实际行动为燃氢内燃机积攒经验,才有可能让这门技术真正落地,不再是工程师茶余饭后的天方夜谭。

换句话说,当大家都在计算充电桩数目、讨价还价三电系统的时候,丰田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路线可以百花齐放,只有亲身去尝试,才能知道哪一条通往未来。这一年,丰田的燃氢内燃机或许还不是赛道上最快的赛车,但它可能代表了一种不妥协、肯折腾的工业精神。而我们可以站在赛道边,边看边笑:不怕慢,就怕不敢想,技术的未来,终究属于这些爱折腾的人。

丰田提升燃氢赛车续航,加快加氢速度,优化减重技术-有驾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