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特斯拉中国突然宣布: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售价上调1万元,从27.55万元升至28.55万元。这一刀,砍在了小米SU7凭借超高性价比横扫纯电轿车市场的当口——5月,SU7销量高达2.8万台,Model 3仅1.38万台。当所有对手都在降价内卷时,特斯拉为何反其道而行?
涨价背后,特斯拉并未“空手而来”。性能升级成了关键支撑点:CLTC续航从713km跃升至753km,相当于多出一次城郊往返的自由;百公里加速从4.4秒提升至3.8秒,媲美超跑的推背感被“塞”进家用轿车。更关键的是,这一加速提升实为将价值1.41万元的“加速包”变为标配,技术成本已部分抵消涨幅。与此同时,Model Y长续航版也同步升级续航至750km却维持原价,形成“Model 3提档、Model Y加量”的双轨策略,微妙拉开产品梯度。
这一策略背后,实为特斯拉对小米SU7低价攻势的“非典型反击”。小米SU7 Max顶配定价29.99万元,仅比涨价后的Model 3长续航版高出1.44万元,却在功率(495kW对331kW)、加速(2.78秒对3.8秒)、轴距(3000mm对2875mm)等硬参数上形成压制。若特斯拉跟进降价,无异于陷入小米设定的性价比战场。而此次长续航版涨价,实则将Model 3拆分为“走量标准版”与“性能长续航版”两条线——前者以23.55万元守住价格底线,后者借性能升级上探30万区间。既避免全线价格战,又强化品牌的技术溢价形象。
为缓冲涨价冲击,特斯拉同步打出“限时权益组合拳”:即日起至7月31日下单,可叠加8000元保险补贴、8000元车漆礼金、5年0息贷款及充电权益。精算可知,若享尽优惠,实际购车成本甚至可能低于涨价前。此招既制造“紧迫促销”的心理暗示,又为价格敏感用户铺设台阶。
特斯拉敢于逆势操作的底气,仍在于其深植用户心智的品牌护城河。即便参数不占优,其Autopilot系统的成熟度(纯视觉方案路测超60亿英里)、覆盖1800+座超充站的补能网络、以及60%-70%的二手残值率(显著高于行业均值),构成小米等新势力短期内难以撼动的隐性价值。当部分用户喊出“1万换40km续航值不值”时,另一群“为信任买单”的消费者早已用订单投票——毕竟在电动车领域,系统可靠性与品牌沉淀,仍是高单价消费的重要决策因子。
互动话题:您认为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是明智之举吗?
支持派:性能升级实打实,特斯拉品牌和超充网络值这个价!
反对派:竞品配置更高还便宜,特斯拉只剩“信仰溢价”?
中间派:关键看7月销量,市场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