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7日消息:四部门重磅规划!大功率充电设施2027年突破10万台,将如何重塑新能源汽车格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日前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单枪功率≥250kW)超过10万台,并围绕即充即走场景、电网融合、技术创新等提出九项核心任务。这一政策将加速破解新能源汽车补能痛点,推动产业进入"快充+智能"新时代。
核心布局:即充即走与电网协同
政策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突破口,率先对节假日利用率超40%的充电站实施大功率改造,解决长途出行充电排队问题。例如云南玉溪研和超充站配备480kW单枪设备,15分钟可为电动重卡补能60%,单日节省燃油成本超900元。同时,政策要求充电设施布局与配电网规划深度融合,通过构网型微电网、储能光伏配套等技术,缓解电网负荷压力。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已推出兆瓦级充电方案,华为1.5兆瓦全液冷快充可实现15分钟补电300度,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
产业影响: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
大功率充电将倒逼产业链全面升级。设备端,高压碳化硅模块、主控芯片等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加速,整桩功率从250kW向兆瓦级跃迁,单瓦成本有望下降30%。运营端,政策鼓励充电站与商业综合体融合,重庆奥体中心超充站结合液冷技术,三个月充电量突破20万度,月均增速达175%,形成"充电+消费"新生态。安全管理方面,设备可用率要求不低于98%,全量接入政府监测平台,并强制CCC认证,从源头保障用户安全。
区域协同与要素保障
政策强调因地制宜布局,北京、重庆等城市已规划2025年建成千座超充站,而云南、广东等省份则聚焦物流干线场景。要素保障上,鼓励10年以上场站租赁期,电网企业优先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用电容量,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支持项目建设。这些措施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预计2025-2027年充电设备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带动就业岗位超10万个。
国际竞争:标准引领与技术输出
我国正推动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纳入车桩准入条件,并开展车桩互配测试,高压平台车型装车率预计2027年超60%。华为、极氪等企业的兆瓦级技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未来有望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至东南亚、中东等市场,抢占全球充电标准话语权。
总结:重构补能生态的关键一跃
四部门规划不仅是充电设施数量的跃升,更是技术、模式、能源协同的系统性变革。随着10万台大功率充电桩落地,新能源汽车将真正实现"即充即走",充电效率接近燃油车加油体验,这对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40%的目标至关重要。同时,电网-充电-交通的深度融合,将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助力"双碳"目标加速实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