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不够环保?欧洲绿色梦想再遇阻,高速公路成减排关键隐患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被认为是实现脱碳的重要一步,在全球气候治理的环境中,欧洲一直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2035年逐步停止销售新型内燃机的计划,也显示出他们的坚定立场。

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即使街上满是零排放的车子,如果行驶的道路还是那些高碳建设、耗能大的“黑色路面”,那么减排的目标也会变成空话。

接下来十年,把道路这“隐形碳源”变成能发电、能充电的“能源资产”,已经成为欧洲没得选择的趋势了。

要推动这场关系到气候目标能不能达成的道路革命,具体该怎么搞,大家心里也有数吧。

电动车不够环保?欧洲绿色梦想再遇阻,高速公路成减排关键隐患-有驾

被忽视的减排关键

道路运输的碳排放可不仅仅是车辆排出的尾气那么简单,总有更多的环节在作怪。

据欧盟环境署的资料显示,在道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像是沥青制造、材料运输这些环节产生的间接排放,大概占交通总排放的12%左右。

老旧的道路管理不够智能,导致了交通堵塞,这样一来,能源浪费和碳排放的问题就变得更严重了。

即使所有车辆都实现了零排放的转变,只要道路基础设施还是那样落后于时代,欧盟到2030年减排55%的目标,仍然会少了大约十个百分点。

电动车不够环保?欧洲绿色梦想再遇阻,高速公路成减排关键隐患-有驾

欧洲收费公路基础设施运营商协会(ASECAP)提出的“黑色道路上不会有绿色汽车”这句话,恰好揭示了这个根本矛盾所在。

作为掌管欧洲8.2万公里高速公路的行业联盟,ASECAP在报告中直言,道路得由“单纯承载交通”的角色,变成“积极参与气候行动”的一员。

不仅得用回收的沥青、低碳的粘合剂这些环保材料来替代传统那些碳排比较高的建材,还得让道路自己变成能源输出的设备。

电动车不够环保?欧洲绿色梦想再遇阻,高速公路成减排关键隐患-有驾

道路变身“移动充电宝”

把道路变成“充电宝”可不是啥空想,而是在欧洲好多国家都在实际操作的事。

德国在2022年搞了个试点,地点在巴伐利亚,那叫一个“太阳能公路”。这条路面用上了透明又耐磨的光伏板,不光能给附近的设备供电,还利用无线感应给开在上的电动公交车充电。这年产生的电,就够3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了。

荷兰把重点放在感应充电技术上,在阿姆斯特丹到鹿特丹的高速公路段下了功夫,把感应线圈埋在路底,让电动车一开动就能边跑边充电,这样一来,纯电动车续航不成问题了。

电动车不够环保?欧洲绿色梦想再遇阻,高速公路成减排关键隐患-有驾

除了发电和充电的作用,路面数字化升级也同样重要。

在路面安装传感器,再结合智能交通系统(ITS),就能搞到实时调控交通流量。德国某收费公路用这个办法,把堵车时间缩短了30%,间接还省了18%的碳排放。

同时,沿路边配备的氢能加气站和储能设备,正搭建起一个“交通-能源”结合的网络体系。

不过,这些技术上的突破,背后可是花了大把的钱。ASECAP测算,欧洲高速公路的现代化改造需要的资金,大概是现有网络价值的五分之一,而这样的大额投入,光靠公共财政根本扛不起来。

电动车不够环保?欧洲绿色梦想再遇阻,高速公路成减排关键隐患-有驾

持续的融资方式,成了推进道路脱碳的关键突破点。

绿色转型的融资核心

“使用者付费”跟“污染者付费”这些原则,现在正逐渐变成欧洲推动道路脱碳融资的根本基石。

这个收费模式,起源于欧洲交通发展的历史,从《欧洲通行费指令》被纳入欧盟法律体系开始,如今被赋予了新的绿色使命。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拥堵收费体系,依据车辆的行驶时间和排放等级进行灵活定价,不仅每年为道路改善带来大约2亿欧元的资金,还有效降低了市区的拥堵程度,减少了25%,同时碳排放也减少了14%。

ASECAP很是呼吁,把收费体系和智能交通系统纳入《欧盟可持续活动分类法》,这个操作一旦落实,就能让道路升级项目拿到“绿色投资”认证,吸引不少私人资本投入进来。

电动车不够环保?欧洲绿色梦想再遇阻,高速公路成减排关键隐患-有驾

数据显示,欧盟私人资本每年对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欲望高达5000亿欧元,一旦收费公路项目列入分类法,能引来大量资金涌入。

不过,情况可没想象中那么顺利,部分成员国的政策倒退正在拖后腿,阻碍了这个进程。

2021年,西班牙一撤掉一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收费,不光让路段变得更加堵塞、排放又开始反弹,还让国家每年多花了30亿欧元在维护上。

从道路脱碳到出行革命

道路脱碳的意义可不只是简单的基础设施改善,它实际上在改变欧洲人民的出行方式,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ASECAP建议通过重新设计郊区交通走廊,优先推广拼车、快速公交和自动驾驶接驳车等集体出行方案,再结合多式联运枢纽和数字化售票系统,能够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通勤效率提高大约40%。

电动车不够环保?欧洲绿色梦想再遇阻,高速公路成减排关键隐患-有驾

在赫尔辛基进行的自动驾驶接驳车试点中,结果显示,这种方式能帮助区域交通排放减少大约22%,还能降低低收入人群的通勤开支。

这次出行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是交通平民化的一次推进。东欧国家借助欧盟高速公路绿色网络的接入,吸引了不少绿色产业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西欧的经济差距。

这一切的推进,靠的可是未来十年里头的关键布局啊。

要是在2030年前把欧洲的主要交通线路彻底脱碳,能不能实现,这可直接关系到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能不能成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