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老了,奇瑞疯了,湖北这个“中部一哥”还能当多久?

最近有个榜单挺火,叫中国企业500强,听着就感觉身家没几个小目标都不好意思点开看。

有意思的是,中部六省里,湖北连续第四年当上了“孩子王”,揣着15家公司上榜,坐稳了中部第一的铁王座。

榜单出来了。湖北又是第一。是不是可以开香槟了?

东风老了,奇瑞疯了,湖北这个“中部一哥”还能当多久?-有驾

想多了,这杯庆功酒里,可能泡着安徽递过来的脚皮。

因为所有面子上的荣光,都掩盖不了里子里的焦虑。这种感觉,就像你考了全班第一,但老师天天在家长群里夸你同桌进步神速,还暗示下次考试他可能要上天。

东风老了,奇瑞疯了,湖北这个“中部一哥”还能当多久?-有驾

所谓的中部第一,从来不是什么免死金牌,更像是一场拳击比赛的实时计分牌,看着领先,但只要对手一记重拳把你KO,之前的所有点数优势,都是狗屁。

而现在,安徽奇瑞这记重拳,已经结结实实地抡在了湖北东风的脸上。

要理解这场中部内卷的本质,得先明白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

十年前,你要问中部六省谁最横,那得是山西的老板们,腰上挂着路虎钥匙,嘴里吐着煤灰味的霸气。那时候的500强榜单,中部扛把子企业,十个里得有三四个是挖煤的。大家比的不是谁的技术先进,而是谁家的矿坑挖得更深,谁的卡车更能拉。

这种模式,简单粗暴,但属于老天爷赏饭吃。

风水轮流转,后来老天爷家的余粮也不多了,或者说,牌桌上的规矩变了。挖煤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整个中部地区的500强榜单,开始了一场惨烈的洗牌。

你把2016年和今年的榜单放一块看,会发现一个魔幻的现象:中部上榜企业的总数没怎么变,还是60家左右,但里面的“人”基本换了一大波。前200强的企业甚至还少了4家。

外人一看,这不就是原地踏步,甚至有点退步吗?

东风老了,奇瑞疯了,湖北这个“中部一哥”还能当多久?-有驾

这就叫“明降暗升”。

以前是比谁一身蛮力,现在是比谁内功深厚。从榜单里煤老板的锐减,到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这些新面孔的出现,本质是从“卖资源”到“卖技术”的痛苦转型。

这就像一个武林世家,以前靠卖祖传大力丸过日子,现在市场不认了,必须得关起门来苦练《九阳神功》。过程很痛苦,看起来好像没以前风光了,但实际上,战斗力已经不是一个次元了。

湖北、安徽、河南这几个哥们,就在这场转型里杀得你死我活。

东风老了,奇瑞疯了,湖北这个“中部一哥”还能当多久?-有驾

而这场战争最残酷的主战场,就在汽车产业。

过去很多年,湖北的腰杆之所以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里有个“国之长子”——东风汽车。东风最风光的时候,在全国500强里排到过第15名,这是整个中部地区企业都难以企及的高峰,是湖北当之无愧的门面。

东风就像那种家大业大的老牌国企,稳重、家底厚,但也正因为如此,转身就慢。在燃油车时代,它是绝对的王者,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牌桌上,它稍微一愣神,对手的牌都快打完了。

谁是那个最凶狠的对手?安徽奇瑞。

奇瑞这家公司,突出一个“励志”。十年前,它在500强榜单里还是个吊车尾的小弟,营收不到300亿。但它赌对了新能源这条路,或者说,被逼上了这条路。

结果就是,借助新能源的滔天巨浪,奇瑞的排名坐着火箭往上窜。2023年还在176位,今年直接干到了58位,营收一脚油门踩过4000亿,把老大哥东风甩在了身后,成了中部车圈的新王。

这就是商业竞争最真实、也最血腥的一面。它不是温情脉脉的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存量搏杀。东风的迟疑,就成了奇瑞的机会。

东风怎么了?国之长子怎么就慢了?路径依赖害死人啊。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盟主,内功深厚,一招一式都是名门正派,但江湖的玩法变了,对手开始不讲武德,直接掏出了加特林。你还在运气调息,人家已经把你打成筛子了。

湖北当然不甘心。你在车上干我,我在路上找回来。今年湖北交投集团就把河南交投给干趴下了,成了中部交通金融领域的第一。

这种你来我往的贴身肉搏,才是中部省份竞争的常态。谁也别想舒舒服服地当老大。

那么,问题来了,湖北这个“中部一哥”的位子,明年还稳吗?

从数据上看,湖北今年15家上榜企业,7家排名上升,7家下滑,一家新入围,一家被挤掉,基本盘算是稳住了。甚至还有湖北文旅这种排名狂飙84位的选手,说明湖北的新动能也在发力。

但最大的隐患,依然是那个“东风困境”。

当你的核心支柱产业,你的“压舱石”,正在被时代的新浪潮剧烈冲击时,其他的修修补补,都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发展模式的对决。

一种是像湖北这样,依靠一个或几个超级巨无霸企业,拉动整个地区的经济。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见效快,一个巨头就能撑起半边天。坏处是,一旦这个巨头感冒,整个地区都得跟着打喷嚏。

另一种则是像安徽,虽然没有绝对的“巨无霸”,但产业布局更均衡,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个“狼群”式的小巨人集群。这种模式可能短期内爆发力没那么强,但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后劲,却异常恐怖。

这就是所谓的“快种快收”模式。在当前这个技术和市场风向一天三变的时代,与其花十年磨一剑,不如一年搞出十把小刀,总有一把能捅中要害。

所以,湖北想继续蝉联中部第一,光守着过去的功劳簿肯定不行。它面临的挑战,不是某个企业的排名升降,而是整个发展逻辑的拷问。

它需要回答三个要命的问题:

第一,除了东风,下一个能扛起大旗的“新东风”在哪里?

第二,面对安徽在新能源全产业链上那种“喂到嘴里”式的产业扶持,湖北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没有更硬的牌?

第三,当大家都在从“挖煤”转向“炼金”时,湖北如何保证自己的“炼金术”是最牛的,能吸引来最顶尖的“炼金术士”?

说白了,500强榜单这个东西,看看就好。它只是一个结果的呈现,而不是竞争的原因。

真正的战场,在招商引资的酒桌上,在产业园区的规划图里,在对顶尖人才的落户补贴政策中。

对于湖北而言,那个“中部第一”的头衔,既是荣耀,更是一个紧箍咒。它会时时刻刻提醒你,身后那帮兄弟,个个都不是善茬,都在磨刀霍霍,就等你打个盹,好上来把你取而代之。

毕竟,商业世界里,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永远的挑战者。而王座底下,往往不是鲜花,而是无数双准备往上爬的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