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儿,可能很多人都刷到了,那就是问界M8在一场号称是中国智能汽车界“期末大考”的评测里,拿了个接近满分的成绩,一口气获得了四项“极优”的认证。
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第一反应可能是“哦,又一个广告吧?”或者“这‘极优’到底有多厉害?”。
别急,咱们今天就不用那些听着就头大的专业术语,就用咱们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说这不仅仅是一辆车的胜利,更是咱们中国智造底气越来越足的一个缩影。
首先得说说这个考试本身,它叫“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测”。
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给汽车“大脑”和“反应神经”办的驾照考试,而且还是最严格的那种。
它考的不是车能跑多快,而是车在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时,够不够“聪明”,够不够“靠谱”。
考场里模拟的,全都是我们日常开车最头疼、最容易出事儿的场景。
比如,在小区门口突然窜出来一个玩耍的小孩,你的车能不能在你反应过来之前就自己刹住?
再比如,在又黑又窄的地下车库,面对一个两边都停着豪车、让你手心冒汗的“地狱级”车位,它能不能自己一把就停进去,还停得板板正正?
所以,能在这个考试里拿到“极优”,那就相当于一个学生在高考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科都是顶尖水平,是真正的学霸。
那么,问界M8这位“学霸”的成绩单到底有多亮眼呢?我们一科一科来看。
第一科,也是最重要的一科,叫“主动安全”,问界M8拿了满分,得分率100%。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在评测机构设置的所有危险圈套里,它一个都没中招,全部完美化解。
这背后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硬核科技。
就拿我们最常听说的AEB,也就是自动紧急刹车来说。
以前很多车的AEB,可能只能识别前面同样是汽车的大目标,遇到复杂点的情况就容易“犯迷糊”。
但问界M8的这套系统,眼睛特别“毒”。
它车顶上那个最显眼的部件,是一个192线的激光雷达。
咱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它在开车的时候,就像一只蝙蝠一样,不停地向前方发射192束激光,然后通过回收信号,瞬间在脑子里画出一幅极其精细的3D地图。
不管是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还是晚上灯光不好时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小哥,甚至是一个倒在地上的雪糕筒,在它眼里都清清楚楚。
一旦系统判断有碰撞的风险,它根本不等你大脑下指令、脚去踩刹车,自己就“哐”一下,用最合适的力度把车刹停了。
在现实生活中,这零点几秒的差距,可能就是一场虚惊和一场悲剧的区别。
还有,它对我们视野盲区里的摩托车、电动车识别也特别灵敏,能提前给你预警,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复杂路况里穿行的司机来说,简直就像多了一双能看穿墙壁的眼睛。
第二科,叫“泊车辅助”,问界M8的得分率是98.5%,也几乎是满分。
这可不是我们以前理解的那种,需要你来来回回挪好几次、最后还不一定能停进去的“半自动泊车”。
它解决的是真正的停车痛点。
比如,你开着车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商场,地下车库跟迷宫一样,光线又暗,车位又窄。
你只需要开着M8在里面溜达一圈,它的“记忆泊车”功能就已经把整个车库的地图、哪里有空位、哪里有柱子,全都记在“脑子”里了。
下次再来,它就自己认识路了。
更方便的是“遥控泊车”,遇到那种停进去之后,人连车门都打不开的“极限车位”,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先下车,然后掏出手机,就像玩遥控汽车一样,看着它自己小心翼翼地、稳稳当当地钻进那个狭小的空间里。
这个功能,解决的不仅仅是停车的麻烦,更是给足了车主那种从容不迫的体面和科技带来的乐趣。
第三科和第四科,分别是“辅助驾驶”和“智能交互”,这两项也是高分通过。
这两科合在一起,决定了这辆车开起来是不是一个有温度、懂思考的“伙伴”。
在辅助驾驶方面,尤其是在高速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它搭载的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表现得非常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它想变道超车的时候,不是愣头青一样猛打方向盘,而是会先观察周围的车流,找一个最合适的时机,然后用一种非常平顺、柔和的方式并过去,车里的乘客甚至都感觉不到明显的晃动。
特别是在晚上,人的视线受影响,但它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却不受影响,能精准识别到远处停在路上的故障车,提前减速避让,又一次把安全防线往前推了一大步。
而在智能交互方面,问界M8的“乘员监测系统”拿了满分。
这是个什么功能呢?
就是车里有一个摄像头,它不是在监视你,而是在关心你。
比如你长途开车,开始打哈欠、眼神有点发散了,系统就能立刻发现你处于疲劳状态,然后会用温柔的语音提醒你:“主人,您好像有点累了,要不要找个服务区休息一下?”这种人性化的关怀,远比冷冰冰的警报声要让人舒服得多。
它的语音系统也很聪明,得分率高达95.8%,就算你车里开着音乐、跟朋友聊着天,你也能很自然地跟它说话,比如“我有点冷”“导航去最近的咖啡馆”,它都能准确识别并执行。
它不再是一个需要你字正腔圆、小心翼翼下命令的机器,而是一个能听懂你潜台词、理解你需求的智能管家。
总的来说,问界M8这次交出的成绩单,已经不仅仅是一款车好不好的问题了。
它像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在汽车行业这场正在发生的、以“智能化”为核心的革命中,中国品牌已经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如今的领跑者之一。
过去我们买车,总觉得德国车机械好,日本车省油耐用。
但现在,评价一辆车好坏的标准变了,聪不聪明、安不安全、体不贴心,这些“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这条新赛道上,以华为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力量,正把自己在通信、人工智能、算法上积累了几十年的深厚功力,毫无保留地应用到汽车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造车了,而是在创造一个会学习、会思考、会保护你的“轮式机器人”。
这份近乎满分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数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更是我们国家整体科技实力提升所带来的强大自信。
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定义好汽车标准的,一定有响亮的中国声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