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

一个小米,一个小鹏G7,今年特斯拉真可能得好好想想怎么接招了。

19.58万元起,纯电中大型SUV,全系标配5C超充、800V高压平台、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四座通风加热按摩、20扬声器音响、AR-HUD抬头显示……这哪是买车?这简直是花20万买了一台“科技家电”。更狠的是,它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了整整6.77万元。这不是价格战,这是降维打击。

我试驾完小鹏G7回来,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个曾经“极客又抠门”的小鹏,终于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懂消费者了。

外观:家族脸,但细节藏着小心机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第一眼看到小鹏G7,你会觉得眼熟——分体式大灯+贯穿式灯带,这不就是P7、G6那套设计语言吗?但走近了你会发现,它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38Cd,在同级里相当能打。低风阻不只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省电、降噪、提升高速稳定性。

最让我惊喜的是车尾。它用了和P7+同款的贯穿式尾灯,但灯腔内部做了立体导光设计,晚上点亮时像一条发光的银河。我问工程师为啥不搞个更炫的造型?他说:“我们要的是高级感,不是杀马特。” 这话我爱听。

还有那个42L可水洗前备箱——别小看这42升,我试了下,能塞进一瓶矿泉水+一包纸巾+一个充电宝,日常通勤随手放东西特别方便。而且水洗设计,万一娃在车里打翻牛奶,直接冲就完事了。

内饰:不是堆料,是“精准堆料”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坐进车里,我没急着开,先摸了三样东西:中控台的木纹饰板、门板上的皮质、座椅的触感。

真木、真皮、金属拉丝面板,这三样材料拼在一起,居然没给我“暴发户感”,反而有种日式极简的克制。为什么?因为小鹏这次用了“减法设计”——中控台没有多余按键,连空调出风口都藏进了木纹面板里,只留一块15.6英寸悬浮屏撑场子。

但最惊艳的,是那块87英寸AR-HUD。这玩意儿是和华为联合开发的,能在前挡风玻璃上投出车道线,哪怕大雾天,也能“画”出你该走的路。我在京承高速试了下,前方大货车遮挡视线,HUD直接标出变道建议,比后视镜还靠谱。

后排也值得一说。除了标配的8英寸娱乐屏,后排中央扶手还藏了个50W风冷无线充——这设计太懂中国家庭了。老人坐后排,手机没电?放上去就行,不用弯腰找充电口。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驾驶:你以为它是奶爸车?它还能劈弯

很多人以为小鹏G7就是个“家用大沙发”,但当你挂上D档踩下电门,你会发现它骨子里还是那个“技术宅”。

全系标配DCC动态阻尼控制系统+太极液压衬套,这俩玩意儿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过减速带不颠,过弯不晃。我在一段坑洼山路试了下,车身姿态稳得像贴地飞行,后排水杯都没洒。

动力上,起步就是602km续航,用的是800V碳化硅平台,支持5C超充。我在小鹏S4超充站实测:从20%充到80%只用了15分钟,跑了300公里。什么概念?一杯咖啡的时间,满血复活。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底盘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这配置以前只在40万以上的豪车里见过。我特意找了段连续S弯,G7的侧倾控制比Model Y还稳。工程师说:“我们不想让用户在‘舒适’和‘操控’之间做选择。” 我觉得他们做到了。

智能:算力不是唯一,体验才是王道

现在新势力都在拼算力,动不动就2000TOPS起步。小鹏G7顶配用了3颗图灵AI芯片,算力2250TOPS,确实比Orin-X高。但我想说:算力再高,不如系统好用。

我重点试了它的智驾系统。在早晚高峰的北京四环,G7的NGP(导航辅助驾驶)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最让我惊讶的是,它能识别广告牌和地标——我说“去那个蓝色大楼”,它真能定位到最近的蓝色建筑并规划路线。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还有个细节:OMS智能感知系统。副驾打电话时,系统会自动降低音乐音量;后排孩子睡着了,空调会调成“静音+温和送风”。这不再是“车听人话”,而是“车懂人心”。

但我要泼点冷水:顶配22.58万元,多花3万换来这些功能,值不值? 我的看法是——如果你天天跑长途、经常堵车,值;如果只是城市代步,入门版19.58万元的配置已经绰绰有余。

对比: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谁更香?

我们直接上干货。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项目 小鹏G7 小米YU7 特斯拉Model Y

起售价 19.58万 25.3577万 26.35万

续航(入门版) 602km 702km 554km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智驾芯片 图灵AI(顶配3颗) 英伟达Thor HW4.0

算力(顶配) 2250TOPS 1016TOPS ~280TOPS

座椅配置 四座通风/加热/按摩 前排通风加热 前排加热

充电速度 5C超充(15分钟300km) 5C超充 V4超充(稍慢)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AR-HUD 有(87英寸) 无 无

和小米YU7比:G7便宜近6万,舒适配置更全,智驾算力碾压。但小米赢在“社交属性”和驾控乐趣,适合喜欢“玩车”的年轻人。

和特斯拉Model Y比:G7便宜6.77万,配置多到离谱,本土化智驾体验更好。特斯拉的优势是品牌和全球OTA能力,但在中国路况下,小鹏的NGP确实更“接地气”。

用户怎么说?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我采访了两位刚提车的老铁。

一位是北京的李哥,二胎爸爸:“我本来想买Model Y,但试驾G7后直接下单了。后备箱能放4个28寸行李箱,娃的婴儿车都不用拆,太实用了。”

另一位是深圳的小王,科技公司产品经理:“我冲着AR-HUD来的,结果被OMS系统圈粉了。它能感知我情绪,音乐自动切到轻音乐,这哪是车?这是AI管家。”

未来:小鹏赢了吗?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小鹏G7上市9分钟大定破万,成绩亮眼。但它真正的意义,是重新定义了20万级纯电SUV的价值标杆。

它不靠噱头,不玩套路,而是用“精准刀法”切中了用户最痛的点:价格、续航、充电、空间、智驾、舒适性,一个都没落下。

特斯拉今年确实压力山大。FSD在国内还没落地,Model Y又多年没改款。如果特斯拉不降价或推新款,G7真可能从它嘴里抢下一大块肉。

小米YU7虽然热度高,但定价偏高,走的是“精品路线”。而小鹏G7,走的是“全民科技平权”路线——让普通人也能享受高端配置。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我的建议

如果你在纠结买谁,我给你三条建议:

要性价比和家用属性,闭眼入小鹏G7入门版。那一万块升级续航,不如留着装充电桩。

要极致驾控和社交属性,可以等等小米YU7。但别指望它便宜。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非要特斯拉品牌,那也行。但你要想清楚:多花7万,到底买的是车,还是车标?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在20万出头的纯电SUV里,你更看重“全能均衡”,还是“个性鲜明”?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另外,有老铁问我:“小鹏这AR-HUD会不会反光?”我实测:晴天有轻微反光,但系统会自动调节亮度,影响不大。 后续我还会做一期夜间实测,关注我,不迷路。

一个小米一个它,令今年特斯拉无计可施-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