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

“大河报”发布了一篇文章。

标题为《国庆高速路充电桩开始排队叫号,有车主排到49号:等了3小时充电1小时,“高峰根本不够用”》。

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有驾

文章表示:今年国庆假期第一天,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就迎来“排队叫号”模式。

有网友拍到,进出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和广深等地的高速服务区,新能源车排队叫号充电等待1至4个小时已成常态(怕有人插队混乱)。辰女士从广州回湖北老家,在湖南一服务区充电排队叫到49号,硬生生等了3小时才充上电。

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有驾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那个经典问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对电动车车主来说,可能就是眼看着充电桩就在前方,中间却隔着几十辆等待的车龙。

但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这场“充电大战”中一个特殊的存在——插电混动车型,到底该不该在高峰期去服务区“抢”充电桩?

车是我买的,电是我花的,充不充我说了算?

先说说大部分插混车主的内心独白:车是我花钱买的,它能充电,也能够加油。

到底是充电还是加油?完全取决于我自己。别人无权干涉!

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有驾

这话没毛病。

插混车确实给了车主双重选择的权利:平日里充电通勤,每公里不到一毛钱;长途远行加油应急,说走就走不停留。这种“我全都要”的任性,正是许多人选择插混的初衷。

但当国庆春节高速变身停车场,当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长龙,这种“双重自由”却开始面临道德和现实的双重考验。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纯电车车主已经电量告急,眼看下一个服务区还在50公里外,而前面那台插混车明明还有半箱油,却依然在充电桩前不慌不忙地插着枪。

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有驾

这时,纯电车主的内心OS大概是:“大哥,你这不是有油吗?何苦跟我们这些‘纯电难民’抢充电桩?”

而插混车主可能也在心里委屈:“我买这车不就是为了省钱吗?排了一个小时队,现在让我走?”

不可否认,电费和油费的差距确实诱人。以目前的价格,充电的成本大约每公里7分到1毛5,而加油则要6到8毛。换算下来,充满一次电大概能省下30到50元。

为了这几十块钱,排队三小时值不值得?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三小时能跑两百多公里,早点到家陪家人更重要。

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有驾

对另一些人来说,精打细算是生活智慧,既然选择了插混就是为了省钱,排队三小时相当于时薪十几元,比上班还划算。

一位理想车主道出了真相:之所以排队充电,是因为加油站也大排长龙。既然都要等,何不选择更省钱的方式?

国家电网数据显示,全国6000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已超过97%,但日常使用率太低,节假日高峰期又排不上队,这种供需间的“拧巴”几乎无解。

平日里,这些充电桩寂寞地立在服务区角落吃灰,一天也见不到几辆车;节假日却摇身一变成为最热门的“景点”,这种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永远是道难题。

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有驾

最后,再回到我们的文章标题: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

我的看法是:权利在你手上,但智慧在于如何行使这个权利。

如果你前面只有两三辆车,预计等待不超过半小时,那么充个电省点钱,无可厚非。

但如果你看到队伍已经排到几十号开外,预计等待三四个小时,而你的油箱里还有足够的油量,那么不妨考虑一下:是否要把这有限的资源,让给那些真正依赖充电才能继续前行的纯电动车?

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有驾

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基于现实的理性选择。

其实,聪明的插混车主早已摸索出节假日出行秘籍:

错峰充电——白天赶路多用油,晚上住宿再充电;

灵活变通——不下高速充电,选择附近城市充电桩;

互相理解——看到排队太长就主动让位,既做了人情,也节省了时间。

说到底,插混车的最大优势不就是灵活性吗?何必在一条路上走到黑?

插混车,到底该不该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有驾

写在最后

插混车给了我们选择的自由,但真正的自由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有能力选择做什么,也有智慧选择不做什么”。

这个假期,如果你开着插混车踏上归途,面对服务区的充电长龙,希望你能做出既让自己舒心,也不给他人添堵的选择。

我承认用电它确实很香,但有时候,放下执念,加油就走,或许能收获更多。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