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被自媒体怒批“没钱别参展”!因不报差旅费

“连高铁票都得自己掏,还写稿换500块?”——成都车展,真成“穷游团”了?

我站在西博城B馆门口,手里攥着主办方发的那张写着“媒体激励金500元”的通知单,旁边一位老哥正一边拍视频一边嘀咕:“去年BBA请我吃火锅,今年我请自己吃泡面。”这话听着心酸,也真实。2025成都车展还没开幕,媒体圈先炸了锅:差旅不报、住宿不包,只给500块“激励金”,条件是8小时内出稿、发两个平台、流量还得过几千。 这哪是邀请,简直是KPI考核。

可奇怪的是,展馆里人不少。新能源展台前排着队试驾,小鹏新G9的展车被围得水泄不通,理想L8的展台甚至临时加了凳子。观众没走,但媒体快走光了。一位做汽车自媒体十年的老炮儿直言:“没子弹就别打仗,现在车企连弹药都不给,还指望我们冲锋?”

一、车企“省钱”省到连展台都“缩水”了?

我转了一圈,最直观的感受是:展台小了,灯光暗了,人少了。

去年奥迪那个能升降的全息舞台没了,宝马的i系列概念车也没来。奔驰展台连香氛系统都省了,工作人员说:“总部预算砍了30%,今年主打‘务实’。”务实到什么程度?展车还是那几款,讲解词还是去年的,连互动游戏都从VR体验换成了扫码抽奖。

超豪华品牌基本退场,合资车企“隐身”,BBA不再搞发布会,新势力也不再“放卫星”。 去年还能看到蔚来ET9首发、小鹏XNGP技术演示,今年呢?新车发布像走流程,技术亮点早就在微博、抖音发完了,车展反倒成了“线下发布会重播”。

我问一位比亚迪的区域经理:“为啥不把新款海狮07的智能泊车系统现场演示一下?”他苦笑:“演示要配工程师,出差成本高,总部说‘线上讲清楚了就行’。”

可问题是,消费者要的不只是“讲清楚”,而是“摸得到”。

二、观众为啥还来?因为“能上手”的体验,线上给不了

成都车展被自媒体怒批“没钱别参展”!因不报差旅费-有驾

我在小鹏展台蹲了半小时,听到最多的问题是:“这车能自动泊入斜车位吗?”“语音能连续对话吗?”“后排座椅能放平吗?”

一位成都本地大哥试完新G9后说:“网上看参数,说续航700公里,我信。但坐进去才知道,后排中间地板凸起这么高,我家娃坐中间腿都伸不开——这细节,不试哪知道?”

这正是车展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体验感。

我亲自试了问界M8的L2级辅助驾驶,在模拟城市路段开启NCA,系统能自动变道、避让加塞,甚至识别路边临时停车的快递车。但它的语音响应偶尔延迟,切换导航时卡顿一次——这种“纸面数据看不出来”的问题,只有上车才能发现。

相比之下,极氪009的静谧性让我印象深刻。关上车门,外界噪音瞬间被隔绝,车内播放的白噪音像在森林里。工程师说他们用了三层夹胶玻璃+主动降噪技术,风阻系数低至0.24Cd(数据来源:极氪官网),这不仅是省电,更是豪华感的体现。

可问题是,车企现在只顾卖车,忘了“讲故事”。

三、媒体成“工具人”?500块换流量,谁在尴尬?

那位拿到500块“激励金”的自媒体朋友告诉我:“我写了篇稿子,夸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智能座舱,结果编辑说‘不够劲爆,再加点‘碾压特斯拉’的标题’。”他苦笑:“我不敢写太狠,怕下次连邀请函都没了。”

这暴露了一个现实:没有差旅补贴,媒体反而更不敢说真话。 因为那500块成了“入场券”,不说好话,明年可能连自费来的资格都没有。

成都车展被自媒体怒批“没钱别参展”!因不报差旅费-有驾

我翻了翻这几天的车展报道,清一色是“惊艳亮相”“颠覆体验”“科技感爆棚”,但细看内容,全是参数堆砌,缺乏真实使用场景的剖析。这不是报道,是通稿搬运。

反倒是几个没拿钱的独立车评人,开始说实话。有人拍视频说:“理想L8的后排屏幕看着炫,但阳光一晒反光严重,实际用起来不如手机。”还有人指出:“小米SU7的底盘调校偏硬,过减速带颠得厉害,不适合老人小孩。”

这些声音,才该是车展该有的“杂音”。

四、横向对比:三款热门新能源,谁更值得掏钱?

我拉了三款近期热度最高的车型做了对比,全是现场试驾+用户访谈+数据核实。

车型 小鹏新G9 问界M8 极氪009

续航(CLTC) 702km 650km 702km

辅助驾驶 XNGP全场景 NCA城市领航 ZAD智驾系统

座舱体验 双14.96英寸屏+AR-HUD 鸿蒙座舱,多设备互联 21喇叭音响+影院模式

用户反馈 “自动泊车精准,但语音偶尔失灵” “导航流畅,但座椅偏硬” “静谧性好,但第三排进出不便”

成都车展被自媒体怒批“没钱别参展”!因不报差旅费-有驾

结论:

如果你常跑长途,选小鹏G9,续航扎实,充电快(800V平台,15分钟补能400km)。

如果你是华为生态用户,问界M8无缝互联体验无敌,但别指望“零颠簸”。

如果你追求极致舒适,极氪009是MPV里的“移动客厅”,但停车技术得过硬——这车太宽了。

五、车展会消失吗?不会,但必须变

我看到一个有趣的展台:广汽埃安搞了个“VR定制车”互动区,观众戴上眼镜,能自己设计车身颜色、轮毂样式,还能模拟驾驶。一群年轻人排着队玩,笑声不断。

这不就是未来车展该有的样子吗?

年轻人要的不是“听讲解”,而是“参与感”。他们想自己调校悬挂、设计内饰、体验自动驾驶的“惊险一刻”。如果车展还是停留在“看车+发通稿”,那离“线下4S店促销会”真不远了。

有经销商私下跟我说:“现在参展,就是冲订单来的。媒体?应付一下就行。”这话听着刺耳,但现实如此。

成都车展被自媒体怒批“没钱别参展”!因不报差旅费-有驾

可我想问:如果连媒体都开始自费参会、只为那500块“激励金”,那车企还想靠谁来传递品牌价值?

写在最后:车展的“魂”还在吗?

观众还在,热情还在,但那种“见证未来”的激动感,正在消失。

我怀念去年看到蔚来ET9时的震撼——那不只是车,是工程师对未来的想象。而现在,太多新车像“配置堆叠的产物”,缺了灵魂。

车企省钱可以理解,但不该省掉“讲故事”的能力。 媒体可以不拿补贴,但不该被当成流量工具。观众来车展,不是为了“砍价”,而是为了看见“可能性”。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车友:

你觉得现在的车展,还值得专门跑一趟吗?

如果车企不请媒体,谁来替消费者说真话?

你更愿意看“吹爆”的通稿,还是“有缺点”的真实体验?

成都车展被自媒体怒批“没钱别参展”!因不报差旅费-有驾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是老张,一个坚持试驾每款新车的车评人。下次车展,我还会来——哪怕自费买票,我也想看看,中国汽车的“光”,还在不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