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咱们日常聊起汽车、赛车,往往止步于屏幕前的小打小闹,顶多是抖音上的“键盘车神”互相嘲讽几句,现实生活里,还不是规规矩矩开个家用小车,多踩两脚油门都怕交警叔叔找上门?
可现在,有点不一样了。
据说郑州新开了个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直接把“人人都是赛车手”这玩意儿给玩明白了。
说白了,以前赛车体验好比是要进VIP俱乐部的,你没钱、没关系、没专业背景,别想摸方向盘,更别谈什么飞驰人生,一切以想象为主。
现在呢?
场地开到你家门口,技术普惠,啥意思?
也就是不用你银行账户多几个零、不用你练到F1的身体素质,也能体验一把感受速度与激情的“开挂时刻”。
别说,这种体验真是让人心痒痒。
但,新鲜感躁动之下,有没有藏着小问题或者让人皱眉头的地方?
这场“全民赛车梦”真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还是说,现实里坑比赛道还要多?
咱不妨一口气扒一扒,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搅个明白。
赛道体验人人可得,这事到底怎么个玩法?
先说最扎实的部分,场地嘛,郑州这块新开的比亚迪场地,号称“全地形”,感觉光听名字就比传统城市里的规整跑道来得刺激。
有悬天沙坡区,数据显示是29.6米垂直高度,28°冲坡落差,这种设计放在别的地方恐怕只能看别人玩,郑州这回直接给搞成“大家一起玩”。
你就在那大坡前磨拳擦掌,心里翻腾:能不能上?会不会翻车?又怕又想试。
据说咱不用到沙漠搞越野,在这就能模拟出那种“飙在无人区”的feel,泥沙俱下,谁说你不是高手演自己?
看浮水航行池这段,尤其为仰望U8(嗯,这车名字够响),车子开进70米长的水池,你可以自由转向,模拟涉水,甚至冰雪路况。
画面不用想太高级,其实就是你不用心疼自己的车,在现场租一台,直接下场拼一把“在水里漂”,体验一回浴池漂移的快感,过瘾。
不过据吐槽的人说,真要买了几十万的U8,怕都舍不得溅它一身污泥,自家车还是拿来拍拍照片发发朋友圈。
还设有圆形漂移道——想象一下,小伙伴拍视频,你左甩右飘,车身画个大圈,朋友圈立刻点赞暴增,点燃“不怕失控就怕没手感”的赛车魂。
弯道、超车、各种极限路况一遍遍刷新,你是赛道里的主角。
不仅如此,比亚迪还把这招铺开了。
别只盯着郑州,合肥这边已经跑起来了。
绍兴预计明年也上线。
更夸张的是,他们在华东搞了个大自然山地越野基地,2000亩,竹林茶园啥都有,不只是赛道还是景区。
遇见赛车新玩法,不用跟景区抢草坪,也不用进山一身蚊虫包——这里技术、生态全都有,车与自然融合,美得不像话。
说到这,你可能还琢磨:这些玩法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
比亚迪与中汽摩联合作,推出所谓的“新赛道计划”,啥目的?
直白点,就是想让“百万人下赛道”,赛车变成一种像去公园跑步一样普及的娱乐体验。
是不是远了点?可又好像不远,他们在一点点落地,让你和车的距离拉近,不再只能在手机屏幕前羡慕别人的车技。
不过话说回来,好东西广撒网总得有人买单。
你看赛道开放,创新的玩法,降低门槛,谁都能体验,这里面有多少人是真正会享受这种乐趣?
有的人去就是拍个照,装个酷,能不能安心体验赛车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说真心话,未必。
毕竟,人一多,安全问题说到底,必须上提了。
大家在极限路况拼一把,甩起来谁也不知道下一秒轮胎卡在哪、谁会打滑。
虽说安全措施肯定不会少,教练在现场盯着,管理方肯定绷着神经防失控。
但大众体验和职业比赛还是隔着条大河。
有的圈里老司机会说,这种赛道“模拟实战”不等于真正的赛车竞技,对专业玩家不够过瘾。
普通用户又怕出点事,变成新闻里的“意外”,谁都伤不起。
哎,生活总是这样,既想要刺激又怕刺激太猛。
还有一点,价格和参与感,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玄学。
如果真的“技术普惠”,价格得亲民到大家都能随便体验吧?
目前来看,现场车随选,可以租车,也能开自己的,听上去是挺方便。
只不过现场怎么收费、体验细节咋搞,大家都等着看。
毕竟这类大型体验场,开起来花的钱不是小数目,门槛降了,体验价能降多少?会不会变成主打“高阶玩家”还是大众体验?
目前没查到详细定价,暂时只好按道听途说,等官方公布吧。
还有一种担忧,是真正的赛车文化能不能就此普及?
前几年,赛车在国内属于圈地自萌,官方赛事门槛高,业余玩家要么自己改车,要么偷偷摸摸在郊区撒撒野。
现在比亚迪这波操作,企图把“汽车文化”变成“全民娱乐”甚至是一种流行的社交体验。
你说这是梦想的照进现实还是伪命题?
一边看重参与度、一边担心文化流于表面。
热度起来了,也许能杀出一条新路。
但如果大家把赛车当成一次性节目,体验拍了照就走,最后还是得靠围观而不是内行撑场。
此时此刻,场地开了,人到齐了,汽车行业炒热气氛了,真正的“全民赛车”模式有没有底气继续燃烧?
场地、技术、文化、体验,每一项都是拧在一起的齿轮,齿轮转起来,才有可能做好一锅香喷喷的“赛车铁锅炖”。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如果比亚迪能做到电竞和汽车体验一样亲民,甚至让老少咸宜,在各省各市都撒开玩,大概中国也能像美国那些赛车迷一样,周末约上朋友甩一圈,不用担心被交警请去喝茶,也不用担心车技被吐槽。
不过现实有点“人情世故”,该担心的还是要担心。
比如教练够不够专业,现场管理能不能跟得上,车安全设备有没有保障?
这些都是决定“全民体验”能不能成现实的硬指标。
另外,还得防着某些“网红式体验”变成走个过场。
行业一边创新玩法,群众一边闹着要参与,标准化运营与个性化体验这条线拉直了,后续才有持续动力。
说到这,咱有点理解比亚迪赛车场地的底层逻辑了。
无论是技术面市、价格门槛,还是体验的花样百出,核心目的是把原来属于小众、专业、圈地自嗨的赛车文化,搬到普通人生活里。
你不用过去“汽车城”,就在家门口、城市边,开完车还可以跟朋友喝个奶茶,发个朋友圈,收获一堆点赞。
是不是感觉身边的生活半径变大了,梦想没那么遥远?
但说到底,“让百万人下赛道”不是口号,是能不能让普通人真的上赛道、安全体验、爱上赛车文化的系统工程。
这背后,既要技术支撑、也要管理跟上、人气得聚拢,还得社会支持。
话说回来,如果这件事真能变成一场持久战,谁都能成为“开挂的赛车手”,中国式赛车体验也许真能跑出一条新赛道,和世界车迷平起平坐。
你怎么看?
你体验过比亚迪这个“全地形”?你觉得是真足球场还是“YY幻想”?
你会为它点赞,还是更期待升级后的玩法?
欢迎留言区展开畅聊,一起聊聊咱们的下一个赛车梦。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