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L06再次亮相,动感大溜背+电动尾翼,搭3纳米芯片配激光雷达
深蓝L06再度现身街头。
又一次。
没有遮掩。
4830mm的车身划破城市光影。
2900mm轴距,稳。
低趴。前冲。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
俯冲车头——依旧凌厉。
但这次,中网更锋利了。密闭式设计,棱角分明,仿佛刀锋切割空气。
分体大灯?对称布局。眼神冷峻。带点挑衅意味。
你敢直视吗?
侧面。重点来了。
大溜背。不是那种生硬压下来的线条。是流畅的、自然下坠的弧度。
像一滴水珠滑落瞬间凝固的艺术品。
后轮拱上方的肌肉线条隆起。力量感藏不住。
双五幅回旋轮毂转动时——风都被搅动。
这不只是车。是移动的情绪表达。
尾部呢?
“小鸭尾”先跳入视线。
然后——电动尾翼缓缓升起。
慢动作。优雅又张扬。
它不说话。但你知道它在宣告什么。
贯穿式尾灯,熏黑处理。光带如呼吸般律动。
下方扩散器硕大。双区结构。黑洞一般吞噬背景。
运动气质?直接拉满。
车内还没曝光。
可惜。
但也留足悬念。
不过车顶那个突起……熟悉吗?
激光雷达。裸露在外。毫不掩饰。
意味着什么?
华为乾崑ADS 4.0智驾系统,八成要上。
城区NCA能用了吗?高速变道还犹豫吗?
别急。答案在路上。
芯片呢?
3纳米车规级芯片。
不是5nm,不是7nm。是3nm。
算力天花板级别。
语音识别还会卡顿吗?
AI能听懂“打开左侧窗户,调低空调,放周杰伦的歌”这种复合指令吗?
多屏交互会不会丝滑到让你忘记这是车机?
技术正在逼近“无感体验”的边界。
动力选择依旧灵活。
纯电版:200kW电机。够猛。零百估计进6秒内。
增程版呢?
1.5L增程器,72kW功率。不算夸张。
但驱动电机175kW。配合28.39kWh电池,纯电续航180km。
日常通勤完全可当电车用。长途焦虑?不存在的。
这年头,谁还只靠一种能源活着?
8月交付28235台。
同比增长40%。
环比微增4%。
比起7月下滑9.1%,算是稳住了。
但市场不会给你喘息太久。
比亚迪还在降价。特斯拉又在调整。新势力们一个个眼睛发红。
深蓝必须快。再快一点。
L06,就是那张关键牌。
中型轿车市场,太卷了。
Model 3改款杀回来。极氪007后排加长。小鹏P7+马上发布。
深蓝凭什么突围?
颜值?有。科技?有。动力?也有。
可消费者要的不只是“都有”。
是要“更好”。更聪明。更懂我。
你会期待L06吗?
说实话……我有点心动。
不是因为它有电动尾翼。
也不是因为3nm芯片听起来像未来产物。
而是它让我看到一种可能性——
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也能玩出新意。
不盲目堆料。不空谈生态。
踏踏实实造一台好看、好开、还聪明的车。
长安底子厚。
研发能跟上。供应链也稳。
L06若定价合理……
比如纯电起售价压到18万内?
增程做到17万起?
那可真要掀起波澜了。
等等。
你说它像谁?
像极了某款百万豪车的影子?
外观总有借鉴的痕迹。
但内饰质感、底盘调校、智驾落地——这些才是真功夫。
模仿容易。超越难。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国产车从“能造”走向“造好”。
从参数竞赛,回归到用户体验。
L06会是转折点吗?
不一定。
但它至少是个信号。
一个信号:中国品牌开始认真打磨细节了。
一个信号:智能不再只是新势力的专利。
一个信号:轿跑市场,还有新故事可讲。
深蓝L06。
名字普通。
长相却不平凡。
下次露面,希望带着内饰。
和实测的智驾视频。
让我们看看,3纳米芯片到底有多快。
让车自己说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