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聊新能源汽车,谁都没想到以前做吸尘器的追觅科技也坐不住了,放话要造车,还放出了自己家第一纯电豪车的渲染图,说是要对标布加迪威龙,明年一月CES亮相,后年开始量产。这消息刚出来,很多人下巴都掉了,粉丝们兴奋,质疑者也不少,都在琢磨,追觅是真打算“干一场大的”,还是就图个响动?
想想也是,扫地机器人做得风生水起,吸尘器也卖得嗷嗷叫,怎么突然就跨界到“造车大战”了?这年头,难不成连做家电的都得攀一插新能源的热度?
其实追觅科技这几年发展确实挺猛,但说到“汽车”,尤其还是“超豪华纯电超跑”,你就忍不住要问问:真能造出来吗?会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咱们老百姓需要这么高端的纯电跑车吗?还是说这是资本市场的一个大动作,像是朋友圈的炫耀?
追觅给的渲染图很“狠”,外形直接参考了布加迪Chiron,你要说轮廓确实“张扬”,但图片里能吹的永远是想象,不是现实。谁都知道,渲染图能画出天使和恶魔,能不能落地还得看你后边的功夫。
话说回来,从做吸尘器到下场造汽车,这跨度好比让煮面师傅去炒糖锅,人生什么都能试试,但真不一定谁都能干得成。追觅科技的底子是消费电子和智能制造,造车确实得用上他们的“高速马达”,但是一个吸尘器和一台超跑之间的距离,怎么都不像是一台发动机和四个轮子的事儿。
这事儿有没有前例?还真有。小米造车,哪吒、小鹏、蔚来、理想都在追赶前沿。可他们最起码原本就在科技和汽车边缘打转,跟“扫地机”、“吸尘器”起家的“逆袭”,总是多了一阵子尴尬和疑惑。
再看追觅的布局,在德国建厂,这嘴一张就是全球化,意思是我们要做世界品牌。别的不说,德国造车体系哪家不牛,这也是在给自己找“对标对象”。可你仔细想想,德国汽车企业扎堆,技术沉淀厚,管理体系严,一家中国公司的智能马达和算法能不能“换道超车”?这是个大问号。
现在新势力都在拼谁能造出这个“看起来不一样”的车,可是你会花两千万买一辆“中国豪华纯电超跑”吗?对标布加迪威龙,听起来牛,实际上门槛在哪?人家几十年品牌沉淀,研发高成本,技术传承,不是谁喊几嗓子就追得上的。
再说说“定位中国豪华品牌”。豪华这二字,听着美,做起来难。不是随便挂一个屏、用两把皮革,就能让人觉得“豪”,大家最在意的是你的品牌故事和技术硬实力。简单讲,大家对“豪华”的信任靠的是时间和客户口碑。不然你看蔚来、理想这几年小心翼翼,砸进去多少人力物力,才慢慢混出点“高端”的牌子。
另外你要知道,技术背后是服务和体验,布加迪那种车就算开得起,养得起吗?售后、维修、用车场景、品牌文化,全都得从零做起,不然就是“有了产品没了灵魂”。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保值不保值?维修方便不方便?几年能不出故障?”这些看起来鸡毛蒜皮,最后都决定你能不能真做成市场。
追觅怎么对应这些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啥细节,都是“渲染图”和“团队已搭建”,其实大家更想知道的是,你到底准备怎么把零零碎碎的技术积累变成一种完整持续的产品力?靠高速马达和算法?这是你造车的地基,但并不是全部。“超豪华”、“纯电”、“对标布加迪”这些标签其实更像在拉关注度。
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追觅造车不是一天两天,是要“长期投入,组建近千人团队”。这话一说,有点意思,说明不是玩票性质。可有千人能不能做出一个能卖、能开的好车?比亚迪砸了十万员工才有现在的底气,蔚来、小鹏不知多少年才摸出一条路来,“造车不是快手活”,不下几十亿几百亿资金砸进去,光靠“内部技术”是不够的。
还有人议论,追觅为什么不是先造便宜点的家用纯电,偏偏选“超豪华”?这是聪明还是冒险?如果能造出来一款真的震动行业、能和国际顶级品牌掰掰手腕的跑车,大家当然高兴;但万一造出来只是个“样子货”,吹嘘完了无人问津,那后果也是自己挖的坑自己跳。
咱们中国的科技企业喜欢讲“跨界融合”,但造车这事儿,跨界的“坑”可不少。要技术、要供应链、要用户沉淀、要品牌信任,你全部得重新来一遍。你会发现,大家最关注的不是你能不能造出车来,而是你这车出了之后,谁真的会埋单。
我觉得有一个大问题大家都没说清楚——到底造“超豪华纯电车”,是不是中国市场真的需要的?中国人花两千万买个电动超跑,骨子里还是图个“身份象征”,而不是解决交通工具需求。那你想抢的到底是谁的钱包?老外会为了“中国豪车品牌”埋单吗?中国土豪愿意出手吗?这是想象和现实的落差。
更重要的是,造车不是只是技术和资金的较量,还有整个市场,所有的用车体验。小米汽车都说自己要“做大众型的”,追觅偏偏去做豪华稀缺型的,这是不是另辟蹊径?搞不好砸出个新思路,当然希望他们牛气冲天;但也可能就此消失在时间的背后。科技驱动有潜力,可汽车不是手机或者家电,失败成本太大了。
说到底,大家关注这件事是因为“跨界造车”让人感觉有点“高调有趣”。新势力越来越多,谁都想分一杯羹。而追觅“对标布加迪”到底是晋升还是冒进?其实谁也说不好。市场最后说话的,永远是产品而不是想法。图漂亮人家会点个赞,但你能不能让客户真正心动掏钱?这才是大考。
大家是不是应该想一想,现在的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技术创新固然重要,品牌故事不可少,但是最后拼的其实是你能不能打动用户,让他们觉得买你的车能“物有所值”,而不是买个噱头。豪华纯电超跑也好,家用智能SUV也罢,谁掌握了用户心理,谁才能在市场里活下来。简单来说,追觅能不能成,还得看它能不能把“扫地机上的智能”用到汽车上,真的做出让人惊艳的东西归来。而不是让人套一句,“噱头都给你玩完了,车呢?”
最后,也不能全盘否定。中国科技公司有野心、有想法、有魄力,愿意突破圈子试试新的行业,这是发展的动力。也许跨界咖不一定每个都是成功的,但有的也许就“制造了一个新的品牌故事”。谁知道2027年追觅的豪车会不会亮瞎眼?市场最终选谁,三年五年见分晓。
咱们可以继续关注,继续琢磨:豪华纯电车到底是不是中国人的“刚需”?跨界能不能带来新生?做品牌容易,做市场难,谁能胜出,谁能掉队?造车人人有机会,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的赢家。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