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这两天,天元区的各条主次城市干道上,哈啰智能网联汽车的身影,出现得更加频繁,部分市民甚至已经体验尝鲜。
8月5日,记者从哈啰集团株洲方面了解到,哈啰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完成道路测试,并于4日开始,在天元区许可道路上开放示范活动。
线上线下,围绕哈啰智能网联汽车的讨论都不少,有惊喜、有期待,也有疑惑和担忧: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吗?会不会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或者造成交通拥堵?通过何种方式体验乘坐?
8月5日,针对市民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记者联系了相关部门以及哈啰智能网联汽车的运营主体进行解答。
为什么要引入智能网联汽车?
这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其实已经算不上新生事物,部分城市也将其引入公共出行领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测试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超32000公里,测试里程超1.2亿公里。
株洲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株洲作为全国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肩负着推进北斗技术融合创新的重要使命。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入高级别应用新阶段,打造“北斗+智能网联汽车”标杆场景,将有效推动北斗技术从行业应用向大众消费领域延伸,辐射带动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后台能否随时接管?
在围绕哈啰智能网联汽车的各种讨论中,“无人驾驶”是最为核心的关键词,其他的关注点,基本上都由此衍生而出。
在网络自媒体发布的相关视频和图片里,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主驾驶位确实无人,车辆在道路上自主行驶;另一个版本则是,主驾驶位有人,但基本没有进行驾驶操作。
两个版本,都是真实场景,但也都不是“无人驾驶”。
哈啰株洲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标准,驾驶自动化分成0级至5级共六个等级,哈啰智能网联汽车,是属于L4级别的高度自动驾驶。
L4级别的高度自动驾驶,其核心特点表现为,在设计运行条件范围内,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并在必要时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4级系统可以设计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无人工驾驶装置的,用户只是乘客身份,不存在驾驶车辆的可能性;另一种是设置了人工驾驶装置的,虽然不需要用户接管,但运营主体的云舱驾驶员可以主动接管并驾驶车辆。
哈啰智能网联汽车,选用的是第二种设计模式。
哈啰株洲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度学习,哈啰智能网联汽车具备极高的自动驾驶能力,但一切操作,都没有脱离技术后台的监督和把控。
“我们在株洲市配置了道路车辆的远程监控,通过远程云舱中心的远程驾驶员可以随时接管。”该负责人说。
有多少车上了路?
出于对“无人驾驶”安全性的担忧,以及网络上碎片化信息的传播,让不少市民觉得,“已经有很多这样的车上路了”“这些车开得慢,早晚高峰时肯定会加剧道路拥堵”。
果真如此吗?
哈啰株洲方面负责人介绍,尽管已经针对上路车辆获取了合规上路示范活动牌照,但到目前为止,每天上路试运行的智能网联汽车总共在20至30台之间,且零散分布在各个经许可路段。
至于行驶速度较慢的问题,该负责人称,智能网联汽车将安全作为第一性,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运行,“如果道路限速60,我们就绝不可能开到61。”
同时,根据实时道路通行情况,哈啰智能网联汽车也会竭力避开拥堵或通行压力大的路段。
“觉得我们的车开得太慢,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车已经超过了道路限速。”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哈啰首批Robotaxi车辆已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总累计里程突破70000公里,暂无交通事故责任情况发生。
如何体验乘坐?
哈啰智能网联汽车,采用的是预约乘坐模式。
市民下载并打开“哈啰”App后,点击主页左上角的“自动驾驶”选项进入,系统会根据实时定位,确定用户是否在运营区域内,并选定离乘客最近的上车点,继续输入目的地或通过地图选择下车点形成乘坐路线。
根据行程单,哈啰智能网联汽车会赶赴上车点,并等待3分钟,车到之后,乘客需要在右侧车门位置的显示屏上输入手机号码后四位形成乘车码,开门上车系好安全带,并下达开始行程指令后,即会驶向目的地。
目前,哈啰智能网联汽车已获准在运营区域内共有虚拟上下客点位500余个,行程需依托这些虚拟点位形成试乘路线,尚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的上下车。
如记者在株洲日报社下单,目的地是湘银星城一期侧门,但上车点在离株洲日报社400米远的黄河路上,下车点也在离湘银星城一期侧门近300米的地方。
哈啰株洲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哈啰智能网联汽车,只是大众出行方式的一种补充,“因为是试运行阶段,还有一些体验感不太好的方面,后续会不断完善。”该负责人说。
来源:株洲日报社
记者:廖明
编辑:罗春娇
二审:吴楚
三审:高晓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