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你们还在比剑法,我直接掏加特林了

不装了,摊牌了,比亚迪给海豹07 DM-i怼上一个200公里纯电续航的超大号电池,这事儿吧,看着是技术升级,讲真,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这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典型的掀桌子。

在过去,比亚迪的DM-i像个偏科的好学生,省油是真省油,平顺也是真平顺,但纯电续航这块,尤其是在入门车型上,总感觉差了点意思。那个50到100公里的续航,说白了,就是让你在市区里通勤能爽一下,稍微跑远点,或者忘了充电,发动机“嗡”的一声介入,瞬间把你从纯电的梦里拽回现实。那感觉,就像你正在用VR看演唱会,看得正嗨,你妈突然把电闸拉了。

很多友商就抓着这点打,说你这是“伪纯电”,是“燃油优化方案”。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

然后比亚迪就开窍了,或者说,直接颠了。它的回应非常简单粗暴:你们不是说我续航短吗?行。我直接给你干到200公里以上。加大,加大,再加大。

海豹07 DM-i的这个操作,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产品逻辑,而是战争逻辑。这就好比武林大会,大家都在比谁的剑法精妙,谁的内功深厚。结果比亚迪不玩了,直接从背后掏出了一把冒蓝火的加特林,对着全场就是一通扫射。这哪是做车,这分明是在给友商的棺材板上钉钉子!

这个200公里的纯电续航,直接把很多用车场景给重塑了。

你想想,对于一个普通上班族,一天通勤来回就算50公里,这200公里能顶你四天。加上周末出门买个菜,逛个商场,基本上可以实现“一周一充”。这意味着,在90%的时间里,你开的就是一台纯电车,享受着电车的安静、丝滑和低成本。发动机?那只是个备用的“任意门”,是你在长途穿越时的终极保险,而不是天天需要忍受的背景噪音。

比亚迪:你们还在比剑法,我直接掏加特林了-有驾

这一下,就把那些充电不方便,但又眼馋电车体验的用户给精准拿捏了。他们不需要天天找充电桩,偶尔想起来了,在商场吃顿饭的功夫充一次,就又是好几天的好汉。而对于那些家里有充电桩的用户,这台车除了跑长途,基本就跟加油站说拜拜了。

说到充电,我就想起我小区那个充电桩,永远都有个老头乐占着,简直了。所以说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特斯拉,就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能用最不讲理的方式给你创造出最极限的工况,技术才能真的进步。

比亚迪:你们还在比剑法,我直接掏加特林了-有驾

所以你看,比亚迪这一手,玩得非常高明。它不是在升级技术,它是在攻击一个“认知”。它要打破的就是“插混车纯电续航短”这个固有印象。当这块巨大的、像压缩毛巾一样被塞进底盘的能量板砖,能实打实地提供200公里续航时,很多所谓的“纯电党”和“燃油党”的信仰,就开始崩塌了。

因为我真的开过很多车,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最烦的就是做选择。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性能,又要省油。又要科技感,又要可靠性。海豹07 DM-i这种车,就是把选择题变成了填空题。它直接告诉你,成年人不做选择,我全都要。

这场战争的本质,是比亚迪在用自己的长处——无敌的电池技术和成本控制,去攻击所有对手的短处。它把战场从“品牌玄学”和“智能座舱故事会”,强行拉回到了最原始、最野蛮的“续航与价格”的肉搏战。

这就好比修仙小说里的情节。别的门派还在苦心钻研怎么炼丹、怎么画符,想着一点点提升修为。比亚迪这边直接找到了一个上古遗迹,拿到了“系统”,开始疯狂嗑药升级。别的车企还在算成本,算利润,算品牌溢价。比亚迪的逻辑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海豹07 DM-i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我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但现实的商业竞争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当然,对于奔驰车主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三叉星辉本身就是他们的信仰充电桩,这种爱真的很特别。

所以,海豹07 DM-i的核心竞争力是那200公里的续航吗?

表面看是,但实际上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它所代表的那种“老子不跟你们玩规则了,老子要自己当裁判”的癫狂。它用一个无法拒绝的续航参数,一把将所有还在犹豫的消费者拽进了自己的阵营。它让友商们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跟,成本受不了;不跟,市场要丢掉。

比亚迪:你们还在比剑法,我直接掏加特林了-有驾

就问你怕不怕?

这一招,直接让整个插混市场从之前的温水煮青蛙,变成了高压锅炖牛蛙。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要么你拿出更强的技术,要么你拿出更狠的价格。想体面?对不起,大人,时代变了。在如今这个黑暗森林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能过,就是能过。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