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模式中,问界无疑是成功的典范,销量一路飙升,成为新势力中的黑马。然而,极狐作为最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之一,却始终未能复制问界的辉煌。这是为什么?
极狐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17年,比问界早了整整8个月。2021年,极狐阿尔法S HI版发布,成为首款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量产车,技术实力毋庸置疑。然而,销量却始终不温不火,2022年全年仅售出1.2万辆,远低于问界的7.5万辆。问题出在哪里?
极狐最初采用的是华为HI模式,即华为提供技术,但车企主导产品定义和销售。而问界采用的是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设计、营销甚至渠道铺设。余承东曾直言:“HI模式取决于车企的能力,车厂能力强还可以,能力不强就做死掉。” 极狐作为北汽旗下的品牌,在品牌运营、渠道建设上相对保守,未能充分利用华为的流量和渠道优势。
极狐的前身北汽新能源长期主打B端市场,网约车形象深入人心。突然转型高端,消费者认知度低,市场接受度有限。而问界从诞生起就依托华为的品牌势能,迅速建立高端形象。
华为为问界开放了全国5000多家门店,用户逛手机店就能看车、试驾。而极狐的销售网络扩张缓慢,2022年仅有158家门店,远低于问界的700多家。此外,余承东亲自为问界站台,制造话题热度,而极狐的营销相对传统,缺乏爆点。
2023年后,极狐终于调整策略,升级为华为智选车模式,销量开始增长,2024年同比暴增169%。但相比问界,极狐的“华为红利”来得太晚,市场格局已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