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钠”不住了?比亚迪电池暗战

2025,一场关于电池材料的新战事正在悄然上演。宁德时代公开展示其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宣称将在年内实现小批量装车应用。而比亚迪弗迪电池的一位研发负责人则顺口提到:钠电池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商用,还有不少关键材料工艺瓶颈未突破。

宁德时代“钠”不住了?比亚迪电池暗战-有驾

这句顺口提,让整个行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电池材料技术路线的分歧——到底是宁德时代押宝钠电,还是比亚迪继续深耕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池的结构升级?而背后,汽车企业如何选边站队、材料端供应商如何调整方向,也已悄然影响着整条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策略。

1.“钠”不住的爆发点:2025,钠电池真的来了?

2021年,宁德时代首次发布钠离子电池时,行业普遍将其视作远期概念,但随着锂资源价格的剧烈波动、储能市场对低成本方案的渴求,钠电池在2024年加快了技术验证与车规级迭代。如今,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5家企业在推进钠电池相关项目:

宁德时代发布160Wh/kg能量密度钠电池,计划应用于低续航A00级车与两轮车;

华为与欣旺达联合布局-锂混合包,用于通信储能备电场景;

中航锂电、远景动力也传出在建钠电产线。

而宁德时代的第二代钠电方案据称已使用软包铝壳结构、复合碳基负极与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提升了循环寿命和充放电倍率。但技术路线上仍面临三个核心疑点

材料体系尚不稳定:正极易吸水分解、负极存在析钠风险;

制造工艺不成熟:现有锂电工艺不可100%复用;

能量密度仍偏低:难以满足主流纯电乘用车对续航的要求。

2.比亚迪不信“钠”:铁锂卷出新高度,材料创新做到了极致?

与宁德时代不同,比亚迪并未押注钠电池,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磷酸铁锂与三元锰锂(LFP+LMFP)技术的结构改进正极掺杂方案。据2025年年初的官方公开资料:

刀片电池4.0正在测试中,主打高能量密度LFP体系,能量密度达190Wh/kg

启用新型掺锰磷酸铁材料,提升高温性能;

合作富临精工、邦普循环,推动一体化材料闭环再生制造链

比亚迪通过在材料制备结构设计→Pack工艺整车热管理等多层次的协同优化,使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在成本上更具优势,还具备极强的规模制造稳定性。

这使得比亚迪旗下腾势、仰望、宋PLUS DM-i等车型,已完全使用其自主LFP电池。20255月的销量数据显示,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90%搭载的是高能LFP结构电池。

宁德时代“钠”不住了?比亚迪电池暗战-有驾

不少业内专家指出,2025年并不会是钠电池一统天下的元年,而是多路线并行、细分场景分化的关键年。车企要么选择稳定的大规模交付路线(如LFP),要么就试水新技术但面临更多产线调整和BOM成本结构优化的挑战。

4.车企“选边”背后:谁在静悄悄改变未来方向?

在车企层面,也出现了微妙的路线倾向

小鹏汽车已确认2025年下半年新一代城市小车将试装钠电池;

赛力斯AITO问界表示将探索超高镍三元+液冷热管理路线;

广汽埃安推进软包LFP方案+一体化热控设计;

理想汽车则大力投入自研电芯制造与材料工艺,避免对单一供应链依赖。

2025年初,工信部也发布《关于推动电池材料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强调鼓励创新但警惕盲目建设和重复路线。这意味着,在电池材料技术上,政策也在推动从效率走向创新

5.是风口,还是拐点?

2025年的电池材料与制造技术之争,其实不只是电化学与结构的比拼,更是商业模式、供应链体系与整车战略协同能力的角力。

一边是看得见成本优势的钠电池,另一边是走得稳的铁锂路线,而三元体系则在高端车型上乘风破浪。未来5年内,谁将胜出仍未可知。但可以确认的是:电池技术不只是“能跑多远”的问题,更关乎“怎么造、造得快、造得稳”。而真正的吃瓜时刻,可能要等到——钠电池批量上车后,一场极寒天气的实际路测。

宁德时代“钠”不住了?比亚迪电池暗战-有驾

汽车动力系统产业盛会【重磅来袭--AEE2025第五届汽车动力系统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1022-24日在苏州盛大举行。大会预计将吸引15000+专业嘉宾,举办100+高水平技术演讲,汇聚200+行业领军企业与赞助商,全面聚焦电驱动、电控、混合动力、电池材料与制造、动力总成、电池托盘、热管理、储能与氢能等核心领域,共同呈现汽车动力系统从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