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销量下滑,华望增资转型,高端新车两年后上市

广汽集团最近的日子,过得有点像在等待秋天丰收的农夫——只不过,一眼望去,田里似乎多了几根杂草,还少了不少丰硕果实。本以为新能源的春天终于来了,广汽却在销量战线上遭遇了寒流。上半年销量只有87.48万辆,同比下降12.89%,全年目标完成率不到四成。原本立下的230万销量大旗,现在就像某些抢跑的股价一样遥不可及。不仅大盘下滑,领头羊广汽埃安也没能幸免,前七月销量12.98万辆,同比下跌16.05%。

销量遭遇滑铁卢,广汽并没选择在会议室里“摆烂”,而是忙着种下一颗“新希望”——华望汽车。8月13日,广汽集团宣布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据官方说法,这是一张通往高端智能的船票。华望要做独立高端品牌,还要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目标直指30万级市场。若干年后,广汽是不是会变成“广汽望远镜”,我们暂且不论,但现阶段梦想总得靠钱砸出来。广汽直接持有华望七成股份,通过埃安间接再揽其余。有人说,广汽这是押注下一代电动车的未来。谜底预计在2026年,两款新车,轿车和SUV,风格高端,动力涵盖纯电和增程。这两位“新兵”,究竟能不能扭转集团“补锅大作战”的局面,拭目以待。

广汽这套组合拳,不只是“钱到人到”。董事长亲自挂帅,团队重塑、产品研发齐头并进。华望的制造业务可能落地于广汽埃安智能工厂,城市招募也在路上,打算用“1+N”模式构建用户中心和体验中心。这套路,看起来很有互联网气质,可真要落地还需讲究实际。广汽强调的“少商多店”,某种意义上像是在精简渠道,试图把体验做到极致。但极致体验向来经不起销量的压力测试,毕竟,广汽的各品牌现在都在经历“爬坡期”:新车未达预期,主力车型又遭价格战,营销体系落后,销售渠道明显比起同行差一大截。自主品牌一体化改革还在路上,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都像是“股市利好”,听起来美好,真正兑现还需时间。

财务报表就更惨烈了。2024年销量跌回2017年;营业收入断崖式下滑,从1297亿降至1077亿;净利润暴跌81.4%。今年预计上半年亏损最多达26亿。你很难用“周期起伏”来解释这成绩,更像是一只疯狗在追赶时代列车,广汽正使劲扒在车厢外。无奈的是,车里座位几乎被新能源巨头和新势力提前抢占完毕。广汽早些年指望传统4S店体系,以为稳如泰山,现在看,直营和官网下单早已要抢主打。

销量低迷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旧疾。以原有体系应对新能源转型,渠道慢、新产品开发滞后、海外市场很薄弱、经营管理和协调都急需提升。广汽丰田是集团唯一支棱起来的“大腿”,仅靠这一个品牌增长,显然不够。如果说新希望在于华望汽车,那也只是刚刚“种子发芽”,丰收还得靠天时地利人和。广汽的GH项目,立志做“轻资产运营”。资源优先用埃安、传祺产能,对外借力华为IPD/IPMS体系经验,力图协同生态、智能化和品牌建设,宛如产业链上炼化工坊,把抽象梦想压成可售商品。

但愿这套“增资-重构-创新”的操作不是自我感动。华望汽车如果只是又一个品牌,而集团渠道、管理、制造都没有本质蜕变,那么这场智能化转型仍是无根之木。最终能否走出销量和利润双重低谷,各方还在观望。如果华为和广汽的“联姻”真的能孕育出高端爆款,广汽集团就能重新在新能源赛道上拉开差距。倘若失败,只能变成历史里又一桩“高端梦碎案”。

广汽销量下滑,华望增资转型,高端新车两年后上市-有驾

其实,企业寻梦与销量焦虑是一场淘汰游戏。能否走得远,比的不是谁口号喊得大,而是谁能稳步落地,让新车完成爬坡、让渠道真正升级、让品牌真正打动客户。广汽集团的转型之路,既像是在笼子里训练猛兽,也如雨季里抢收稻谷——既要耐心,又要果敢。只不过,稻谷能不能最后熟透,谁都无法预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再错过这一次高端化、智能化的窗口期,广汽或许连等下一个秋天的机会都没有了。

广汽销量下滑,华望增资转型,高端新车两年后上市-有驾
广汽销量下滑,华望增资转型,高端新车两年后上市-有驾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