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全新ES8全网首撞车辆受损轻微,官方回应非辅助驾驶并强调乘员安全得到保障

刚看到那条微博时,是凌晨1点多,躺在床上刷手机。有人发了图,说蔚来全新ES8撞了,居然没啥大损。我顺着图看,隧道里一辆新ES8静静地停着,前备舱开着,车门敞开,安全气囊都弹出来了。然后有人说从防撞梁弯曲程度看,速度估计不低,车还这么完整,感觉安全做得不错。

我琢磨着,520千瓦峰值功率的车撞了,竟然没变形大块,多少有点让人放心。说实话,碰撞后的车还门能开,说明车架刚性还行。当时我还想到,朋友说过蔚来的做工挺硬核,尤其ES8的第三代平台,据说承载结构用料比同级别对手整整厚了20%-30%(这数字我也就是从论坛乱七八糟信息里估的,样本有限)。

蔚来全新ES8全网首撞车辆受损轻微,官方回应非辅助驾驶并强调乘员安全得到保障-有驾

不过这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汽车动力特别猛的时候,厂家是不是更得在结构安全上多花功夫?蔚来这套900V架构不仅是给动力打基础,也是为了提升电池包和整车的热管理能力。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夏天开空调,是吹出风口的凉风吹着自己,还是电池底盘内部那堆核心零件也能保持舒爽——这对于车撞不过去的安全感很关键。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有说蔚来的防撞梁设计像多层蛋糕,一层一层递进吸能。相比同价位的理想L9,后者是在车身支撑性和辅助驾驶的冗余设计上更吃得开一点,但实操感受上,《新ES8》反倒对碰撞后人体保护加强不少。理想开着舒服,油门厚实,但在极端碰撞测试里显得没那么死板。这两台车一个讲的是豪华感,一个侧重实用安全,这差别挺有趣的。

蔚来全新ES8全网首撞车辆受损轻微,官方回应非辅助驾驶并强调乘员安全得到保障-有驾

话说回来,蔚来官方发话了,强调这是非辅助驾驶状态下的事故,还有车上两个人均无大碍,但对事故的下一步调查也没说啥细节。这样的官方姿态倒是让我有点疑惑,既然辅助系统没开,那么驾驶员当时是怎么操控的?是事故发生时司机分心了还是突发状况?猜测倒不敢多了,毕竟非公开信息(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人说,得了,哪有车完全不撞坏的,展示安全还有点扯。我倒不同意全盘否定。你想,那防撞梁变形程度说明了什么?碰撞能量被消化了大半,车门还能开,安全气囊弹出,是设计者没偷工减料、而且车身结构足够硬实。对比我之前试驾的某款特斯拉Model Y,论续航和智能,特斯拉门槛高,但刚撞了一次,车身就多处凹陷,修复时间和费用令人捉急。

顺带一提,我粗算了一下,ES8动力配置和续航的百公里电耗,体感差不多在18-20kWh之间,CLTC续航635公里算得上是电池管理和轻量化做得比较好的节奏。若按现在电价0.8元/度计算,百公里电费大约15-16元,算是不算省?有人说电车养车成本低,我就想到底这数字对比传统油车能省多少心?

蔚来全新ES8全网首撞车辆受损轻微,官方回应非辅助驾驶并强调乘员安全得到保障-有驾

说实话,我对新能源汽车碰撞事故一直挺关心的,就是怕动辄边框扭曲、电池有危险,没想到这一撞让人心情复杂。身边修理工也吐槽过,电动车维修零件不齐全,尤其新款车型,材料跟供应链还得磨合,尤其高压电治理不好,维修不只是敲钣金那么简单——这点隐形成本,买车时没人告诉你。

我问过老销售,他说:ES8这种高压架构,供应链调试期特别长,要跑的测试项目都得翻好几遍,反正出厂前都磨得发烫。你看,这就跟做菜一样,不是调味料多就是烧得够久,味道才能纯正。研发也是一个不断试错、重新打磨的过程,不是把资料往客户眼前一推这么简单。

蔚来全新ES8全网首撞车辆受损轻微,官方回应非辅助驾驶并强调乘员安全得到保障-有驾

但我想说,刚开始见到这新闻我还挺兴奋的,觉得安全到底还是第一。不过想想,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蔚来的设计水平,还有多少车企在电池安全上还得补课?所以,前面我对安全能做到多好有点想毕竟这辆车是厂家自己控制范围内的测试外事故,没法完全代表市场上所有ES8。

你说,辅助系统不工作的情况下,司机的责任有多少?在这非自动驾驶事故里,车企还能承担多大责任?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是不是我们对电动车安全的关心,更多是被几个新闻标题牵着走?

蔚来全新ES8全网首撞车辆受损轻微,官方回应非辅助驾驶并强调乘员安全得到保障-有驾

我端着手机刷完那些图,想到那个打开的前备舱,里面电池包侧面居然没出现什么泄露痕迹,这个细节我倒是挺看重的。单凭这点,是不是能说明高压安全在关键节点上确实有加分?这种感觉很复杂,像是第一次试吃了别人家做得不算顶级但绝对不糟的手艺菜,吃着吃着想问:下一口会是甜还是咸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