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懒洋洋地往一汽奔腾那座老厂房的玻璃罩顶斜射过去,空气里还夹着些机械油味和焊花飞溅后的灰尘味。我正蹲在厂区一台刚下线的奔腾T99旁边,拿着手机记录着百公里耗电里程的表现。身边一位销售小哥小声嘟囔:你说,这车和同价位哈弗H6到底差在哪?客户好像越来越挑了。我抬头看了眼车标,心想,难道真就只靠颜值吸引人?
其实这天的主角倒不是我,是吉林省副省长王子联还有他的那拨调研团队——算是给一汽奔腾开了个春季例会似的存在。现场气氛挺微妙,官员们表情认真,企业高层那张脸则藏着一丝稳重。王副省长肯定了奔腾对吉林汽车发展做了贡献,这话官话,但也透着点真心。你知道的,官场上这话不常随便说。
刘忠忱董事长在汇报时特别强调产业创新和转型发展,他讲到企业要破局靠创新,我当时不由得想,创新听着轻飘飘,其实在研发厂里就像是每一天走钢丝,稍微偏差就得重新来。成本、零部件供应、试错周期,是个永远绕不开的死循环。比方说,电池组热管理,很多人以为就是个空调问题,其实更像你夏天做饭开抽油烟机,油烟憋不出去锅就糊。热管理不行,电池寿命和安全都打折扣。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顺便瞄了下上个月奔腾T99和哈弗F7的保值率样本,体感上两者差不多,但细节上奔腾的渠道二手回收价波动幅度大,估计在15%~20%左右(样本少,别当真)。这让我疑惑,难道奔腾的品牌忠诚度还是没哈弗那么稳固?或者是渠道端的信息传递还没那么顺畅?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难怪能听见销售小哥抱怨客户挑剔,我本人倒没完全想明白买家心里那杆秤到底怎么调的。
王副省长讲到省政府会持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这话我认可,但细想又觉得得打个折扣。毕竟政府的支持更多像是家里给你打气和一点点零花,真正的血和汗还得发动自行车链条那帮技术和供应链高手们自己咬牙往前走。供应链这事儿来说吧,你可以想象成开一场长跑接力赛,每个零部件厂商都像是交棒的队友,你一旦甩开步子太快,后面就跟不上,掉链子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小插曲来了,一汽奔腾谈的创新突破这事儿,我原本以为他们重点放在电动化和智能驾驶上,结果刘忠忱暗示了更多是传统动力的精细化升级,像涡轮增压调校和轻量化材料应用。嗯,这倒给我一个提醒:不要一味跟风新能源,实实在在把现有技术调整好,反而可能短期内效果更明显。前面说创新有点泛,得改下,毕竟创新不是一味折腾新花样,磨好刀,干好活也算创新。
有意思的是,一位技术负责人跟我讲,现如今最大的难题在于供应链稳定,尤其是芯片和电池材料,话外音就是断了,等死,说得直接还火辣。我猜这背后不仅仅是材料问题,更多是市场对某些原材料需求突然激增的反应,像是突如其来的抢购糖果。能不能稳定供应,关键看你跟上游厂家的关系咋样,这也体现了厂家的议价能力和布局前瞻性,我还没细想过,一个小小的中间商手段可能都能让供应链打包票变成全盘崩盘(猜测)。
聊起同价位竞品的实操差别,我就忍不住举起我手头这俩车来对比。奔腾T99的空间感是赢了,尤其后排腿部伸展舒服,适合家用,那哈弗F7嘛,开起来更灵活轻盈,转弯时方向盘反应灵敏得多。用生活比喻就是,奔腾是那种结实耐用的大书包,能装还能顶得住重压;哈弗是轻盈的双肩包,好背也好拿。你觉着哪个更得客户心?
走出展厅时,一个修理工路过,我逗趣问他:你觉得奔腾这车哪儿最让你头疼?他撇嘴说:年头短,备件不够齐,一有问题整起维修来特费劲。唉,这又戳到痛点了,基本上售后服务网完善度是影响口碑的关键一环,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奔腾得继续用心给用户后勤保障,别光拼配置和补贴。
我还琢磨着,奔腾想走高质量发展这条路,能不能从用户真实体验出发,减少那些花拳绣腿的花哨配置,先把核心质量打磨得厚实点?厂里听说加快创新突破是口头常用语,真的是会晤多了,惯了吧?你是否也感觉到这类企业的口号和实际动作有时候差了那么点味儿?
站在车旁瞧那细小划痕,我忽然想,是不是产品的细节打磨也该跟上创新步伐?每一个小瑕疵都会放大成用户心里的大问题。整车质量那其实更像谈恋爱,细节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是冲动买单后的一次性恋情。
对了,你开过这两款车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或者吐槽?我倒是挺想听听大家的看法。毕竟车是咱们每天都得亲密接触的伙伴,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