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各家汽车品牌整合的进度越来越快了,央企也不例外。
继长安汽车从兵装集团分立,东风集团合并奕派、风神、纳米三品牌之后,行业又迎来了新的动作。
8月22日,东风集团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港股,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不太严谨地讲,这一操作有点像是“腾笼换鸟”。一方面,让未来可期的岚图搏一个“天高任鸟飞”,另一方面,也为东风汽车乘用车业务接下来“动刀动枪”埋下伏笔。
整套操作,真可谓煞费苦心、魄力不小。
那么,东风集团具体的动作都有哪些?又会对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今天,社长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01. “腾笼换鸟”
首先先明确一下背景,私有化退市的并不是整个东风汽车。
作为国资委直管一级央企而存在的,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它也是所有东风系企业的母公司,并没有上市。
在港股上市的,是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股份),它实际上代表着东风汽车整车制造业务的核心资产。
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汽车等合资车企,岚图、猛士、以及新成立的东风奕派科技等自主品牌,都是东风股份的子公司。
现在东风股份退市、岚图汽车上市,其实有点像是“子承父业”。投资者手中东风股份的股票,也需要同步替换成岚图汽车的股票。
因为并非是新公司上市发行新股,也还没有涉及到融资,所以岚图汽车的上市只能属于介绍上市。
当然,股东手里的股票突然换了主体,这就不能直接一换了之了。
作为上市公司,东风股份采用了“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的方式,来解决“一退一上”的流程性问题。
具体说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按现有持股比例,将东风股份所持有的79.67%岚图汽车股权,分派给东风股份的所有股东;
第二步则是给各股东“退差价”。
这一步稍微有点复杂,因为东风股份的股东除了母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还有一些“散户”。根据法律要求,他们的利益需要真金白银来保障。
于是,东风股份私有化退市后,“散户”手里除了会拿到价值4.17港元/股岚图汽车的股权之外,还会收到6.68港元/股的现金对价作为补偿。
要知道,东风股份2025年7月31日收盘时的股价只有4.74港元/股。如果考虑到岚图现在强劲的销量势头和已经盈利的现状,这无疑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事实上也是如此,8月22日消息一经公布,25日东风股份复盘后股价应声上涨,股价涨幅一度飙升69%,最后以9.2港元/股的价格收盘。
股价的有力回升,也展示了外界对东风集团的态度:看好!
02. 东风股份,为何退市?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小伙伴会好奇:东风集团为什么要玩这一手?
道理其实很简单:东风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已经几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要知道,上市对一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融资,其次是规范经营、防范风险,也能通过市值和股价,侧面反映品牌影响力。
但东风股份却拥有14家附属公司,包含自主品牌和法系日系合资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甚至整车和发动机等零部件……相当于一个多方势力纠缠在一起的“捆绑包”。
因此,用东风自己的大实话来说,“东风股份自上市以来,就从未开展过股本再融资,已基本失去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
根据官方披露,东风股份的PB(市净率)仅为0.25倍,总市值391.2亿港币。
翻译一下,就是在资本市场的东风股份,打包卖只能对折再对折……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东风股份的业绩不行。
2024年的年报显示,东风股份年营收超千亿元人民币。尽管面临12亿亏损,但资产负债率仅为52.38%,且2024年年底拥有174亿现金流,属于稳健型。
但资本市场看中的并不是稳健,而是发展和预期。
自主品牌这边,定位高端的猛士、岚图很难拿出炸裂的销量数据,承担销量主力的奕派、纳米、东风风神三品牌刚刚完成调整,发力还需要时间。
详情请戳这篇:又一家车企牵手华为!月销2.8万台一飞冲天?
更尴尬的是,合资品牌逐渐式微,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此,东风股份要想逐步盘活旗下各个品牌、梳理产品线、调整产业链布局,唯一的方案就是走私有化流程退市,来一场更为大刀阔斧的改革。
交棒给发展势头正猛的岚图,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03. 为什么是岚图?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24年四季度,作为新造车品牌的岚图汽车,就已经实现盈利。
到了今年,岚图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从订单量来看岚图梦想家、岚图FREE+两大主力都是爆款车的样子,后面还有岚图知音、岚图追光L两台重磅新车。
这么一家定位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确是正需要被推到台前,借由港股上市公司身份,继续获得融资进一步发展。
而在东风汽车内部,岚图汽车从诞生之初,就是整个集团的试验田,它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也被倾斜了最多的资源。
2020年岚图品牌正式对外发布之前,时任东风公司董事长竺延风曾这样表示:
“(岚图)托举着整个东风品牌向上的重任……要以少年昂扬之态,与众力量一起探索。”
为此,在东风汽车这样一个央企味道浓厚、本身条条框框就不少的汽车集团里,岚图汽车的风格却是典型的造车新势力。
2021年初已具备4000人规模的岚图,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1岁。他们认为这家央企背景的初创公司不会混吃等死,更像一个朝气蓬勃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这一点,既体现在岚图明明背靠东风广阔的经销商体系,却下定决心开直营店,成为央企里第一家选择做直营模式的车企;
也体现在武汉知音号上举办的用户之夜,岚图肯让用户做主角,领导全部靠边站。
种种不符合国企刻板印象的作风,都源自于岚图自创立之初就肩负起的使命:
向新能源转型、向高端化转型,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现在回过头来看,岚图汽车的成绩至少证明东风汽车完成了一个阶段性成果。央企也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高端品牌,传统车企也能顺利转型新能源。
或许是为了把岚图的成功经验反哺给整个东风集团,东风集团才在东风奕派科技成立时,特意选派了原岚图副总经理汪俊君担任东风奕派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这一意图,或许是让未来东风新能源销量的生力军,从一开始就侵染上新势力的风格,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
这反过来也证明,东风汽车的改革之路还道阻且长。
站在这个角度看,岚图汽车独立上市,也是趁势剥离出去、自行闯荡的好机会。
虽然岚图上市之后要独自面对资本市场的风雨,但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空间、更高的发展潜力,哪怕有很多的未知,也好过卷入集团的改革动荡,承担“共沉沦”的风险。
走出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04. 写在最后
进入到2025年,内卷并没有终止的迹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没有丝毫减弱。
牌桌上的玩家以及座次,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昔日的新势力销冠哪吒汽车,渐渐销声匿迹;
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零跑,开始领跑国内新能源车市;
美股上市不足一年的极氪选择退市,参与到吉利系的聚焦战略里;
……
残酷的市场竞争,不断倒逼每一家不想掉队的车企去探索、去进步。
东风集团也不例外,以至于三大国资委直管央企车企之一的身份,也并非安全牌,而是成为了肩上的压力和责任。
当实现新能源转型成为一项历史使命,东风汽车必须像当年建立二汽那样一往无前。
现在岚图汽车已经提前迈向未来,其身后的母公司则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前者不一定一帆风顺,后者也绝不会轻松。
社长希望,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探路者,在将来的某一天,岚图汽车能和洗骨伐髓后的东风集团,再次在顶峰相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