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两年的国产新能源赛道,局势那叫一个风云突变,谁不一不小心掉链子,转眼就会被拉开差距。
上汽集团就像是被塞进了加速带上的赛车,不声不响却到了非赢不可的临界点。
那句“上汽要赢,必须赢”喊得气壮如牛,贾健旭大佬直接上头线开局,拼劲也摆明了。
咋说呢?一边姿态拉满,另一边却把话说透了——这不是嘴炮,这是要玩真的。
可没想到,台上雷声隆隆,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还真就栽在自己家的亲闺女身上。
智己,这个被上汽寄予厚望的优等生,表现却有些不尽人意。
销量节节攀升看似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智己的“十万年终目标”就像KPIs里的一只鸽子,飞得越来越远。
唉,数据摊开了,大家也心知肚明:离预想的高光时刻,差着好几步。
这时候,走量就成了头等大事。
掰开了揉碎讲,就是“妥协”——敢承认,倒也不丢人。
增程版?有,还是顶配的。
四种型号齐上线,从800V高压平台起步,增程和纯电一锅端,智己把杀手锏全亮了出来。
说到底,这就是市场的生存法则:玩什么高端孤品,打什么精致旗号,最后还是得券相合体,先活下去再谈理想。
想当初隔壁的享界、阿维塔不也这么过来的?
都别端着,谁还没点社恐呢。
不过话得说回来,上汽的技术底子可不是盖的。
智己增程,不整个深度剖析都觉得对不起数据。
20.99万起的预售价,直接杀进一众中大型SUV腹地,不拿出点新活计还真不敢这么定价。
你看这66度的大电池,背后可是宁德时代亲手捏的“骁遥MAX”,行业里第一次,也是同级最大。
这数字搁那摆着,特斯拉Model Y都得靠边站,用户看着也舒心。
随手加个800V架构,15分钟能补310公里续航,说快就是快,着急上班都不怕充电尴尬症犯了。
再琢磨琢磨那台1.5T增程黄金发动机,集结了上汽祖传的看家本领:燃烧、减摩、EGR系统……细节一个个叠加,就是要把能耗压到极致。
这套组合拳下来,百公里综合能耗2.07L,直降主流SUV三分之一还多。
要说用油,92号就能喂饱,一箱油能跑到1500公里,续航焦虑在哪?打着灯都找不到。
硬件铺好了,但曾经的“炫技”路线渐行渐远,一堆酷炫功能没有一项能掀起市场水花。
就那块被砍掉的升降大屏,当年吹得天花乱坠,这不还是被拿掉了?
改成固定的大联屏,简单直接,实用性拉满。
副驾分屏、物理按键回归,一切从务实出发,智己像极了那个放下矫情、低头干活的年轻人。
讲真,谁也不想在路上因为花里胡哨的显示屏坏掉抓耳挠腮,还是靠谱好用才是王道。
技术壁垒高,全套配件自研、渠道自控,这种模式说自信是没毛病的。
但话糙理不糙,大厨手一抖盐撒多了也是咸,智己这些年的高端故事讲得太满。
“沪圈精致白领”,贝果座椅,带鱼屏,半幅方向盘……这些噱头,看着谁都心动,实际买单的人真没几个。
别说中国整体用户有多少自诩精致白领,多少人分得清贝果和面包圈?
“贝果的尽头是馒头”,这梗火的不止一季。
那些零零碎碎的场景创新,最后反倒成了智己自嗨的小圈子。
再看功能命名,灵蜥数字底盘、X/Y/Z三向六自由度,光听着就像要搞科研。
用户真正关心的是堵车能不能不那么累、拐弯会不会侧倾、孩子在后排玩能不能稳。
这些实际痛点描述没做到家,技术叙事成了空中楼阁。
其实大部分用户,“听得懂,看得明白”才是选车的第一要义。
你跑着跑着才发现,这些年所谓“高举高打”的牌,出圈难度比登天还大。
也不能全把锅甩给智己,毕竟中国车市一年一个新物种。
凡尔赛归凡尔赛,风水轮流转,小米SU7冒出来就是一记闷棍,智己L6上架没两天就被正面硬怼。
市场的残酷还真不能怪谁,唯有认命。
不过智己好歹是开窍了,该调低调性的调低,放下身段赢得大众信赖,比原地踏步装高冷靠谱多了。
如今用户嘴里头念叨的,都是充电快、成本低、续航再进阶,技术优势变成消费者的现实体验,转化终于顺畅点了。
光说底盘黑科技——主动防侧翻2.0,真能砍掉45%侧倾风险,这类好消息才是通俗易懂的卖点,谁还不心动?
不过故事还没完,这边山头刚翻过去,另一座岭就立马出现。
不得不聊一嘴尚界兄弟。
尚界H5和智己L6预售价区间像极了“双生子”,同样增程,同样纯电,不同的是背后各自的资源天平。
尚界的油箱加的是“华为助攻”,渠道、智驾、销售全链条外包,平台成长速度按下了加速键。
而智己的钱包则是传统国资加持,合作机构参与度有限,拼着自己的韧劲。
和华为组CP的车企越来越多,谁都想复制个赛力斯,一夜之间热度拉满。
但实际资源到手,上汽分得清主次,尚界撑起来是走量标兵,可真正的“亲闺女”还是得数智己。
说白了,亲儿子才有“拼命三娘”的投入度,尚界是合作对象,但永远成不了家里唯一的C位。
讲到头来,市场的增量还得靠自家品牌攻坚克难。
再看智己最近的发布会,玩命营造流量的互联网营销路数明显降温。
热点都不是绝对可靠的“吉祥物”,再热的铁拿不住就烫手,营销噱头再多不如产品实力硬核。
蹭流量容易翻车,脚踏实地才保得住走远。
品牌归品牌,市场终归奖赏那些脚下有路、不走花路的玩家。
找准拳头产品,捏紧拳头,砸出属于自己的一拳,这才是正路。
回头来说,智己增程这条路基本算对了。
增程当纯电玩,油耗低、续航长、充电快、维护成本还不高,这一整套组合,把曾经曲高和寡的调性转化成实打实的产品竞争力。
少了点精英感,多了点贴地气,说不定才是真正的高端。
要是智己再能精准匹配用户期待、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表达技术,别说十万销量目标,市场破局指日可待也不是梦话。
说到底,科技流与品牌感情牌并行不悖,摁紧了市场脉搏,才是真王道。
不再执着“谁比较酷”,而是“谁更实用”,变化的不是技术高度,而是姿态和落地态度。
是时候抬头看看远方,把市场的热闹留给对手,把掌声和信任留给自己。
哎,你觉得智己的“增程思路”真能接住上汽要赢的那股劲头吗?
要不留言来聊聊,咱们一起八一八国产新能源的那些未竟之路。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