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失冠,轩逸居第五,朗逸跌至第十三

有点惨!9月第3周轿车销量排名:星愿丢冠,轩逸第5,朗逸仅第13

家人们,最近车圈又热闹了,懂车帝刚出炉的9月第三周轿车销量榜,简直像一盆冰水,浇醒了还在坚持“油车真香”的老司机们。新能源的浪潮,真的已经势不可挡了。看看榜单前四,清一色的“电”字辈选手,宏光MINIEV、星愿、秦PLUS新能源、海豹06新能源,这阵容,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又是比亚迪和五菱这对“老搭档”在唱主角。更扎心的是,咱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家轿三剑客”——轩逸、朗逸、卡罗拉,如今混得是一个比一个“惨”。轩逸好歹还在前五,排了个第五,朗逸直接滑到第十三,至于卡罗拉?不好意思,前五十都进不去了。这哪是销量榜,这分明是“燃油车的悲情排行榜”啊!难道咱们这些老车主,真的要被时代无情地“抛弃”了吗?别急,今天我就带大家深扒一下这份榜单背后的故事,看看这些车,到底是“真惨”还是“另有隐情”。

星愿失冠,轩逸居第五,朗逸跌至第十三-有驾

先说说那个“丢了冠军”的吉利星愿。你说它“惨”吧,其实它卖得一点也不差。虽然被宏光MINIEV以1.24万辆的销量压了一头,屈居第二,但0.92万辆的成绩,依然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要知道,这可是一台刚上市不久的A0级小车,能和MINIEV这种“国民神车”掰手腕,已经证明了它的实力。星愿的“丢冠”,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生不逢时”。MINIEV靠着超低的价格、极低的使用成本和五菱的品牌光环,早已在代步车市场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地位。星愿虽然在空间、配置和行驶质感上全面超越MINIEV,但价格也相应高了一截。对于很多只想花几万块钱买个“代步神器”的用户来说,多花一两万去买“更好”的体验,这笔账未必划算。这就像你去吃快餐,有人只图填饱肚子,10块钱的盒饭就够了;而有人则愿意多花5块钱,吃个食材更新鲜、环境更干净的。星愿,就是那个“环境更干净”的选择,它输给了MINIEV的“极致性价比”,但这能说明它不好吗?我看未必。网友调侃:“星愿不是不努力,只是对手太‘卷’,卷到连成本都能忽略不计。”这话,听着心酸,但也透着无奈。

星愿失冠,轩逸居第五,朗逸跌至第十三-有驾

再来看看“独苗”轩逸和“落魄贵族”朗逸。轩逸以0.65万辆的成绩排在第五,是前五名里唯一的燃油车,堪称“燃油车最后的防线”。这成绩,对于轩逸来说,其实已经不错了。毕竟,在新能源的围剿下,还能守住前五,说明它“省油、舒适、皮实”的标签,在很多家庭用户心中依然有分量。但仔细想想,这个“第五”背后,压力山大啊!它前面的四个对手,全是新能源,销量都在0.6万辆以上,轩逸仅仅以微弱优势领先于Model 3的0.61万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下一周,它随时可能被挤出前五。轩逸的坚守,更像是一种“悲壮的抵抗”,它代表的是传统家轿的尊严,但这份尊严,能维持多久?反观朗逸,0.5万辆的销量,排在第十三,确实有点“惨”。曾经和轩逸、卡罗拉并称“三剑客”,如今却连前十都进不去,大众的光环似乎也不那么亮了。有人说,朗逸的设计太“套娃”,开在路上辨识度太低;也有人说,它的智能化配置跟不上时代,车机卡顿、功能老旧。这些吐槽,不无道理。但我觉得,朗逸的“惨”,更多是“时代变了,而它还在原地踏步”。当对手都在推陈出新,用智能和电驱吸引年轻人时,朗逸还在用“德系品质”、“皮实耐用”这些老口号,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星愿失冠,轩逸居第五,朗逸跌至第十三-有驾

最后,咱们聊聊那些“被遗忘的豪华车们”。榜单上,奥迪A6L、宝马5系、奥迪A4L这些昔日的中高端标杆,销量都在0.2万-0.3万辆徘徊,排名二十开外。这说明了什么?豪华车市场,也正在被新能源重塑。特斯拉Model 3以0.61万辆的销量高居第七,小米SU7更是以0.53万辆的惊人成绩杀入前十。这些新势力,用科技感、智能化和品牌话题度,狠狠地教育了传统豪华品牌。开一辆奥迪A6L,你可能只会收获一个“老板”的评价;但开一辆小米SU7,你可能会被路人围观、拍照,成为“科技新贵”的象征。这不是车的问题,而是时代的审美和价值观在改变。当年轻人更愿意为“智能”和“体验”买单时,传统豪华车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和“品牌底蕴”,反而成了“老派”的代名词。当然,像凯美瑞、帕萨特、迈腾这些车,销量稳定在0.5万辆左右,证明它们依然有庞大的基本盘,但增长乏力也是事实。

星愿失冠,轩逸居第五,朗逸跌至第十三-有驾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这份销量榜,真的“有点惨”吗?对于燃油车阵营来说,答案或许是肯定的。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必然过程?市场永远在进步,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从“能跑”到“省油”,再到“舒适”,如今又迈向“智能”和“环保”,每一次变革,都会有人掉队,也总会有新人上位。作为我们这些潜在车主,与其哀叹“燃油车的没落”,不如理性看待,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车。毕竟,车只是工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么问题来了:当你的下一辆车,你会选择坚守“油车情怀”,还是拥抱“电动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