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11月1号这个新规,根本就不是冲着电动车来的。
它的核心,是给过去十年城市交通管理留下的一个巨大窟窿,打上一个巨丑无比但又不得不打的补丁。这个补丁的名字,叫做“终结混乱”。
或者说,是对一种特殊物种的最终围剿。这个物种,我们一般亲切地称之为“老头乐”,但它的真实身份,是游离于现代交通法则之外的“道诡异仙”。
过去,我们的世界观很简单。路上跑的,要么是机动车,四个轮子,烧油或者用电,有牌有证有保险,是正规军;要么是非机动车,俩轮子,靠腿蹬或者小电机,戴个头盔就行,是游击队。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就是楚河汉界。
直到“老头乐”这个缝合怪的出现。
它有四个轮子,看起来像机动车。但它不用上牌,不用驾照,不用保险,本质上是非机动车。它享受着汽车的形态,却履行着自行车的义务。它是一个行走的法律BUG,一个能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开启“任意门”的玄学存在。它把整个交通系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特斯拉的工程师们,绞尽脑汁在研究怎么识别各种路况,怎么规避风险。我跟你说,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根本不在硅谷,就在中国任何一个三线城市的菜市场门口。你让马斯克把他的FSD扔这儿跑一圈,我保证它的CPU能当场烧出舍利子。
因为“老头乐”的驾驶逻辑,是一种“薛定谔的移动”。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秒是左转、右转还是原地掉头。它的驾驶员,那些大爷大妈们,是真正的“街道闪电战”大师。他们的核心战术思想,就是料敌从宽,待己从严——我预判你会预判我的预判,所以我选择不预判。只要我没有固定路线,你就永远无法Gank我。
所以这次的“3不准5必须”,本质上是一场“收编”。是对这些逍遥法外的“散修”们的一次集体“飞升”考验。要么被纳入天庭,要么就地成盒。
我们来一条条解构一下,你就能看懂这场“封神演义”有多魔幻。
先看“3不准”。
不准无牌上路。这是什么?这是“天道烙印”。以前你是黑户,是无名氏,你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摄像头拍了都不知道你是谁。现在不行了,给你打上牌照,你的每一次违章,每一次剐蹭,都将在大数据里留下因果。这就好比一个在新手村屠杀了十年小怪的匿名玩家,突然被系统强制实名认证了。就问你怕不怕?
不准违规载人。这是在削弱它的“功能性玄学”。以前一个电动三轮,能拉一个班的学生,一个老头乐,能塞下一家三代。它不光是个交通工具,它是个移动的家,是个压缩毛巾,看着小,一出事麻烦巨大。现在规定了,电动车只能带个12岁以下的小朋友,三轮四轮按核定人数。等于直接废了它一半的“神通”。
不准走机动车道。这更是釜底抽薪。这是在关闭那个“任意门”。以前它最强的能力,就是在汽车的洪流里反复横跳,在自行车的缝隙里穿针引线。现在,对不起,你被降维了,你就是个非机动车,请回到你该待的地方去。这就好比雷电法王杨永信被拔了网线,一身武艺瞬间废了九成。
再看更狠的“5必须”。
必须戴头盔。这个好理解,物理防御。金钟罩铁布衫。以前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现在是“好汉饶命,头盔要紧”。算是给你一个最低限度的保命装备。
必须买保险。这个就诛心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投名状”。你买了交强险,就意味着你承认了自己是“机动车”这个圈子里的一员,你愿意接受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你从一个独来独往的江湖散人,变成了一个必须对他人负责的社会人。很多大爷的心态,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崩的。
必须考驾照。杀招中的杀招。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让一个开了三十年拖拉机,闭着眼睛都能从村东头开到西头的老大爷,去考科目一?他认识的字可能都没题库多。你让他练倒车入库?他的车都没有后视镜。这不是考试,这是劝退。这是用现代文明的规则,去格式化一个前现代的驾驶习惯。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个大爷,他的电动车音响功放比我的车都好,天天放《套马杆》,那叫一个精神抖擞。你让他去背“左转转大弯,右转转小弯”,他能当场给你表演一个原地起飞。
必须年检,必须停在指定区域。这两条是配套的,是把你彻底“锁死”的最后两道工序。年检是定期审查你的“修为”,不合格就滚蛋。定点停放,是剥夺你最后的“游击”能力,让你无处遁形。
所以你看到了吗?这套组合拳下来,哪一条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开车?
不,它的潜台词是,我们不想让你开了。
或者说,我们希望你用一种我们能理解、能控制、能预测的方式去开。
这背后,是一种巨大的治理逻辑的冲突。是效率至上的城市机器,和经验主义的民间智慧之间的一场决战。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我开车时,真的被这些“马路幽灵”搞得心态爆炸,恨不得所有车都跟奔驰一样,自带一种“我很贵,离我远点”的气场。另一方面,我又很清楚,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个不用驾照、不用上牌、能拉货能带人的“小破车”,就是他们的腿,是他们的饭碗,是他们在这个钢铁森林里唯一的喘息空间。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这个比喻好像有点过了,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这个新规,短期内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混乱和抵触。各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骚操作会层出-穷。但长期来看,这是必然的。因为城市交通的承载力已经到了极限,它不允许再有这种“规则外”的变量存在。它需要把一切都标准化,数字化,纳入管理。
但能管好吗?就是能管好。
加大,加大,再加大处罚力度就行。
所以,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结局就是,马路确实会清净一些,事故率可能会下降。而那些被规则淘汰出局的人,他们会找到新的方式。可能回归两轮电动车,可能用更原始的方式。生活就像一个bug,你修复了一个,它总会在别的地方冒出来。
而对于那些成功“渡劫飞升”,考了驾照、买了保险、上了牌照的“前老头乐”车主们,恭喜他们,他们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一个规规矩矩的“机动车驾驶员”。
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充满了后现代的荒诞。坏了,菜了,这波操作属于是官方逼着你“开悟”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