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大部分主流车企都发布了上月销量数据。一片飘红的海报,也再次验证了“金九”的魔力,不少车企均取得了亮眼的销量成绩。“历史新高”、“三季度即超去年全年”种种类似的赞歌飘荡在我们周围。
笔者在对这些车企表示祝贺的同时,却也不禁联想到了两件事。
其一,销量暴涨,是否意味着这些车企的年度销量目标宣告有戏?
其二,那些个在今年不断造出新车“订单爆单”的车企,会否表现得更加优秀?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已公布上月销量(前9个月累计销量业已出台)的车企当中,它们有人的确距离自己的年度目标已经差得不远,如无大的意外,基本宣告可达成;而有的,却表现得有那么些不尽如人意,其累计销量距离年度目标还差得很远。
两极分化太明显
有人已见曙光,有人彻底没戏
据上面的统计表格显示,截止今年9月底,大部分主流车企们的年度销量目标达成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
表现好的大多都触及或接近70%的达成率,甚至还有车企已经接近90%,距离最终冲线只差最后一哆嗦;
而有的车企则在今年前三季度欠下了不少“功课”要补,其中有人还寄希望于最后三个月搞波大的,一举逆袭。当然也有人虽然嘴上没放弃,但大家都明白,今年的flag已宣告彻底没戏。
小鹏、零跑“开香槟”,年度目标达成板上钉钉
在众多已公布上月销量成绩的车企当中,年度目标达成率最高的是小鹏汽车,其1-9月累计交付新车313,196台,同比增长218%。参考其年度目标35万辆之达成率已高达89.5%,如果说有车企已经可以宣告“开香槟”了,那小鹏汽车必然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小鹏汽车能够出乎很多人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地拿下了这个“第一”,一方面在于其所制定的年度目标相对比较“靠谱”,没有好高骛远地去弄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目标销量;另一方面也因为其主销车型足够给力。
今年9月,小鹏MONA M03交付超10,000台,上市至今累计交付超18万台,并且连续13个月交付破万台。此外,8月上新的全新P7也同样表现不俗。
达成率紧随小鹏汽车的是零跑汽车,79.1%的达成率同样也大概率宣告零跑汽车今年的flag能兑现。与小鹏汽车有所区别的,是零跑汽车不光靠着1-2款爆款车在提销量,而是多款车型均在各自细分表现优异。
比亚迪、上汽的“一哥之争”,仍有悬念
在销量头部阵营里,1-9月的累销成绩依然是比亚迪领先,但排名次席的上汽集团,已经悄然将差距进行了缩小。其中,单看9月份单月的销量成绩,上汽集团还对比亚迪实现了反超,44万辆的月销成绩较之比亚迪的39.6万辆,超出了4万多辆。
至于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比亚迪的插混车型遭遇到了增速放缓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比亚迪的月销出现了罕见的同比微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上汽集团自身的体系力优势。9月份,上汽旗下多款新车“爆单”:高性价比的MG4持续圈粉,奥迪E5 Sportback吸引了不少豪华品牌消费者,而就连刚出道的尚界H5也同样表现不俗。
不难预计,在最后的三个月时间里,比亚迪和上汽都有望完成年度目标(其中比亚迪年度目标下调至460万),而两者的“一哥”之争,还存在着不小的悬念。
第二梯队努努力,或许还有戏
除了争“销冠”的比亚迪和上汽,包括中国一汽、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组成了销量第二梯队,它们的达成率也都超过了60%。按照我国汽车行业里过往的历史来看,车企在第四季度的年底冲刺期往往都能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来,那么它们努努力,没准也能最后冲线。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出口双引擎增长的赋能下,奇瑞集团1-9月累计销售已达2007768辆,以历史最快速度突破年内200万辆大关。与此同时,尹同跃董事长还在下半年刚开局就喊出了要在下半年完成200万辆的口号,这般看来说不定还真能在年底的时候完成目标。
北汽和除小鹏、零跑、小米外的新势力,基本无法兑现
除了前文提及的即将达成和努努力或许有戏的车企外,包括北汽集团和除了小鹏、零跑、小米之外的新势力车企,今年的flag已基本宣告无法兑现。
其中北汽集团前9个月的累销刚刚过了年度目标的50%线,要想在仅剩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与整个上半年差不多的销量成绩,其难度可想而知。而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更是连50%的坎都未迈过,如果没有超级大的意外出现,那么它们的年度目标几乎已经可以宣告无法达成。
而类似岚图、智己等品牌,因为总销量目标设置得不算离谱,分别为20万辆和10万辆,它们能否上演惊天逆袭实则存在一定的变数。前提是得有几款现象级的爆款在四季度助力它们上演逆袭。但据目前来看,可能性都不大。
可见,在年度目标达成率以及完成的可能性上,两极分化的现象实在太过明显。
摆上台面的累销成绩
是对之前“注水订单”的另类打脸?
抛开年度目标达成率不谈,在笔者看来,个别车企们摆在桌面上的累销成绩,其实也是对之前“订单爆单”现象的一种“打脸”。
因为在大量“爆单”的“订单”加持下,最终的实际销量并没有与以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或者说因为这些所谓的“爆单”而带来质的飞跃。
此前有媒体专门盘点总结了一批新车的所谓“1小时订单战绩”,从1万辆到数万辆的多张“订单海报”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款新车,甚至是这家车企的“美好前景”。
然而等到复盘交付数据时,等到车企发布累销成绩时,曾经的这些美好瞬间就被现实戳破,大部分的人才意识到,那些不过是车企联手广告公司刻意制造出来的“爆款幻觉”。
假如真的一小时就能卖数万台,那么最后也不会出现1-9月累销仅数万台的“尴尬”;也不会出现在一款甚至是几款“爆款”的加持下,最终的交付成绩,仅仅是持平去年同期,甚至还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
如果那些“订单海报”是真实可靠的,那么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应该切实反映在销量数据上。而事实上,却是截然相反的故事正在发生。
同时,当“订单爆单”遇上年度目标达成率,我们除了发现那些被打脸的,还看到了那些没有刻意强调数据的车企,反而获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以小鹏汽车为例,在全新P7的上市发布会之后,有媒体专门问过何小鹏为何没有像其他车企那样,发布XX小时订单XX万辆的海报。彼时,何小鹏表示虽然新车小订也超万辆,但跟小米YU7这样的爆款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故而没有特别强调。
也正因如此,让我们看到了没有“订单海报”加持的小鹏,悄悄地拿下了年度目标达成率“第一”的成绩。同样,这也是一种另类的“打脸”。
马曰:
在“金九”的切实提振下,车企们的确都收获了一份亮眼的9月销量成绩。然而拉通全年来看,不少车企对其自身在年初的预估,还是出现了不小的偏差,以致于定出了一个目前来看几乎已宣告无法完成的年度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也对不少车企几个月前的“订单海报”产生了新的认知和联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时可能真的“注了水”,而且水分或许还不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