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纯电车爱好者以及蔚来的粉丝,当一款起售价40.68万的豪华纯电SUV,突然用电池租用模式(BaaS)杀到29.88万,我相信除了我,整个车市都炸了。9月20日,蔚来第三代ES8的价格公布,像一颗精准投弹——这个曾被增程式车型垄断的“纯电大三排赛道”,正在被李斌按下“加速键”。“不用担心蔚来不赚钱”,李斌在媒体会上的这句话,背后是8246座充换电站的底气,是3.13万辆月交付的势头,更是港股90%涨幅的资本投票。当纯电车型的体验收益首次超过补能焦虑,这场“价格突袭”或许不只是一次营销,而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改朝换代”。
一、29.88万的定价:是赔本赚吆喝,还是“精准卡位”?
“六座行政豪华版BaaS价29.88万起”——这个数字砸出来时,连同行都懵了。要知道,同级别的增程式大三排SUV(比如理想L9)起售价还在45万左右,而纯电车型因电池成本高,此前几乎无人敢触碰30万以下区间。蔚来为什么敢?
李斌的答案是“合理毛利”。很多人以为降价就是“割肉”,但蔚来的BaaS模式藏着“小心机”:用户买车时少花10万(电池费用),但每月要付980元电池租金(75度电池)。按8年使用周期算,用户总支出约29.88万(购车)+980×96(租金)=39.29万,比全款购车(40.68万)还低1.39万,但蔚来提前锁定了近10万现金流,还能通过电池梯次利用(比如退役电池做储能)再赚一笔。这种“拆分定价”不是赔本,而是把“一次性卖车”变成“长期服务赚钱”。
更关键的是产能。李斌坦言“产能已拉满,年底能交4万辆”,但“爬产有挑战”。这不是谦虚——8月21日刚把产能目标从“年底3万”提到4万,说明订单量已经超出预期。当一款车的月销能稳定在1万辆以上,规模效应会让零部件成本下降10%-15%。比如电池采购,宁德时代给蔚来的量价挂钩折扣,可能比小厂低15%;电机、电控等自研部件,产量上去了,单套成本能降20%。这就是李斌敢说“有合理毛利”的底层逻辑:降价换规模,规模降成本,成本保利润。
二、从增程到纯电:市场拐点的“硬数据”不会说谎
“增程大三排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纯电大三排的时代正在到来。”李斌这句话,不是喊口号,而是拿着乘联会的数据“说话”:今年8月,纯电动批发销量同比增38.5%,增程式却降了9.5%;新势力里纯电占比从56%涨到64%,增程从10.2%跌到7.7%。用户用钱包投票:当补能不再是麻烦,纯电的优势(加速快、静谧性好、智能化高)就会碾压增程。
乐道L60的“逆势增长”就是例子。这款车上市一年后,7月、8月锁单量反而走高,打破“销量随上市时间下滑”的行业规律。为什么?因为买增程车的用户,原本是“怕充电麻烦”,但当蔚来的换电站开到家门口(3500座换电站,10分钟换电),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时,“增程比纯电更省心”的神话就破了。李斌说“体验收益大于损失”,本质是用户心态变了:以前选增程是“没办法的妥协”,现在选纯电是“主动的优选”。
数据不会骗人。8月蔚来全系交付3.13万辆(同比55.2%),其中乐道品牌1.64万辆(主打中端市场),萤火虫4346辆(入门市场),蔚来品牌1.05万辆(高端)。这个“高中低”产品矩阵,正在吃掉不同价位的纯电份额。当增程车型还在靠“没有里程焦虑”忽悠用户时,蔚来已经用3500座换电站证明:纯电的补能,能比加油更快。
三、600亿研发砸出的“护城河”:不只是车,更是能源网络
“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600亿,充换电领域180亿。”这笔钱,蔚来没白花。截至9月20日,蔚来有8246座充换电站(3500座换电+4746座充电),9纵11横高速网络覆盖550城,1000座高速换电站让“长途补能”不再是问题。这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而是用户购车的“隐性价值”——买蔚来,相当于买了一张“全国补能VIP卡”。
传统车企造纯电,只盯着“车本身”;蔚来造的是“车+能源网络”的生态。比如换电站,不仅能10分钟补能,还能自动检测电池健康,用户根本不用操心“电池衰减”。这种体验,增程车给不了(增程车加油要排队,充电要等1小时)。当用户发现“换电比加油还方便”,纯电的优势就彻底释放了:加速比增程快(电机直驱)、智能化更高(纯电平台更容易集成自动驾驶)、使用成本更低(电费比油费便宜60%)。
李斌说“纯电技术的体验收益大于损失”,本质是600亿研发砸出的“技术代差”。比如蔚来的第二代换电站,单站日服务能力312次,比第一代(120次)提升160%;400kW超充桩,10分钟能充200公里。这些技术不是“炫技”,而是让用户真切感受到“纯电比增程更好用”。当补能焦虑消失,纯电大三排的时代,自然就来了。
四、销量与股价的“正向循环”:3.13万辆月交付能否撑起千亿市值?
8月3.13万辆交付量(创历史新高),港股近90%涨幅(重返千亿市值),180亿融资到账(年内第二次增发)——蔚来正在经历“销量-股价-融资”的正向循环。这不是偶然:
销量端,乐道L60锁单量逆势增长,新ES8还没交付就“产能告急”,四季度目标“月均5万辆”。当一款车能稳定月销1万+,车企就能从“卖车赔钱”变成“卖车赚钱”。比如乐道品牌,主打20-30万市场,毛利率可能只有10%-15%,但走量后能摊薄研发和管理成本;蔚来品牌(40万以上)毛利率超25%,负责“赚利润”。这种“高低搭配”,让蔚来整体毛利率有望回到20%以上(2024年Q2毛利率18.2%)。
资本端,瑞银、德意志银行纷纷上调评级(瑞银目标价8.5美元),10亿美元、11.6亿美元增发被“疯抢”,安徽国资、宁德时代也来“站台”。为什么?因为机构看到了“纯电大三排”的蓝海:中国每年30-50万级SUV销量约200万辆,增程占比曾达40%(80万辆),现在纯电渗透率还不到15%(30万辆),空间巨大。新ES8用29.88万的价格撕开缺口,相当于“提前占领了未来3年的增长赛道”。
股价的反应最真实:从3月29.46港元涨到9月17日56.9港元,投资者每股浮盈27.44港元(收益率93%)。这不是“炒作”,而是对“纯电大三排拐点”的提前投票——当市场相信蔚来能吃下增程退出的份额,千亿市值只是开始。
五、李斌的“不赚钱”谎言?财务数据里的“小心思”
“大家不用担心蔚来不赚钱”——李斌这句话,听着像“画饼”,但财务数据藏着“真相”。2025年二季报,蔚来营收201.3亿元(同比增长42.5%),毛利率18.2%(环比提升2.1个百分点)。新ES8定价更低,但规模上去后,毛利率可能比老款还高(老款ES8月销3000辆,新款目标月销1万+)。
更关键的是现金流。今年两次增发融资21.6亿美元(153.4亿人民币),加上安徽国资和宁德时代的25亿,合计178.4亿。这笔钱不是“救命钱”,而是“扩张钱”:投研发(下一代纯电平台)、建换电站(年底目标4000座)、扩产能(合肥工厂二期投产)。当蔚来的车越卖越多,换电站越建越密,用户粘性就越强——买了蔚来的车,就离不开蔚来的换电站;用了蔚来的换电站,下次换车还会选蔚来。这种“车-站-用户”的闭环,才是李斌敢说“赚钱”的底气。
当然,风险也存在:如果新ES8交付不及预期(比如产能爬产失败),或者竞品(理想、小鹏)跟进降价,蔚来的“价格优势”可能被稀释。但至少现在,李斌赌对了“纯电大三排的拐点”——当用户开始用脚投票,当资本用真金白银押注,这场“纯电革命”,或许真的要来了。
当新ES8用29.88万的价格杀入市场,当李斌说“不用担心不赚钱”,当8246座充换电站开始“印钞”,我们突然发现:纯电大三排的时代,不是“将要到来”,而是“已经来了”。这场变革里,蔚来或许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一定是最敢“砸钱铺路”的。至于李斌的“不赚钱”,更像是一种“凡尔赛”——当一款车能月销1万+,当换电站能日赚10万+,赚钱,不过是时间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