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最近几年真是一出比一出精彩。曾几何时,坊间流传着一句“错过华为引望,一汽入股零跑,这次真的不能再错过了”。想想看,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新旧势力的多轮博弈,以及大厂们的老谋深算与新锐企业的趁势崛起。
当时华为握着引望邀一汽入股,一汽却并不领情。不是没兴趣,而是选择了“走合作不走深度绑定”:一汽奥迪、一汽解放、一汽红旗轮番上阵,用HI模式跟华为合作,按部就班。结果呢?引望发展得风生水起,估值也蹭蹭往上窜,想再谈入股,基本成了天方夜谭。这一幕,看似一汽矜持冷静,实则多少带着些错失良机的遗憾。
而转过头来,今年3月,一汽又迅速和零跑签下合作协议。半年不到,入股协议已箭在弦上,这回的动作可谓干脆利落。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零跑正处于最佳状态。截至目前,零跑销量节节高升,月销5万辆左右,年内首次实现盈利。虽然利润并不丰厚,但行业大家都明白,现在的电车市场,比的不是短期效益,而是谁能抢好赛道、坐稳基本盘。趁零跑站在新一波风口上入股,稳赚不赔的好买卖——至少不会雁过拔毛,资产缩水。
其实,从时间节点来看,一汽的这步棋下得比之前理性多了。如果说错失华为引望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却结局尴尬,这次拍板入股零跑则是精准捕捉新风口,弥补了上一轮的遗憾。你看,零跑与华为的合作也已基本敲定,只差一声官宣。如果这二者强强联手,参考某些爆款车型“半价走量”,市场规模势必迎来新一轮暴涨。对于一汽来说,这种“提前蹲点”,无疑是对抗行业变数的最佳策略。
当然,再说回中坚力量一汽。作为中国车企界的“老干部”,一汽的行事风格历来以“稳”著称。盘算清楚、步步为营,既不会贸然出击,也不愿轻易押宝。之前面对华为的橄榄枝拒之门外,未尝不是多年经验使然。但风口浪尖之上,谁主沉浮?靠谨慎保守固然稳定,但一旦错过爆点,也难免徒生懊悔。现实证明,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舒适圈”,只有抓住关键节点,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比之下,零跑则是典型的新锐力量。定位精准、身段灵活。会挑时机,更懂“借势而为”,在偌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打开了一道口子。与华为牵手,更是大势所趋。就目前的形势,零跑已是资本和流量的宠儿,再加上一汽的背书和产业协同,未来市场突围并非难事。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新旧势力的合作中,我们看到了传统巨头和新兴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前者靠资源与体系,后者有活力和创新。当然,巧妙合作就能实现“1+1>2”的化学反应,稍有不慎,则会错失良机。毕竟,车圈不会等你慢慢想明白。风一旦转了向,昨天的明星公司立马变成明日黄花。最会算计的“老干部”,也难以逃脱市场的剧烈洗牌。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面是技术与估值飙升,一面是老牌玩家的不断自我革新。从被动观望,到主动拥抱新势力,一汽的转变颇费思量。而零跑正好踏准了节奏,赶上了产业升级的列车。曾有人说,“错过华为引望,一汽入股零跑”。现实告诉我们,机会背后不只有运气,还有对时势的把握和对风险的敬畏。
时至今日,市场变化的速度令人瞠目。新锐势力一旦抓住爆发窗口,老牌企业便只能见缝插针,靠经验和资源守江山。不要以为错过引望只是小概率事件,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一次踌躇都可能成为被历史淘汰的伏笔。聪明的玩家,已经开始下手找下一个“零跑”。稳健的老大哥,也该紧跟节奏,为未来布局。
“不能再错过了”不是口号,而是整个行业写下的注脚。不等人,不犹豫,把握当下,这才是汽车市场永恒的生存法则。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