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季大咖说|理想汽车刘杰:冲刺三年跻身纯电第一梯队品牌
当所有车企都在卷参数时,理想汽车突然把方向盘转向了“用户满意度”。在2025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这家新势力品牌没有选择炫酷的造型革新,反而给MEGA和L6装上了更厚的座椅海绵、更贴合的颈枕。这种看似“不卷”的操作背后,藏着理想汽车对纯电赛道的全新解题思路。
一、用户价值的“笨功夫”
“现在给车装个激光雷达比装杯架还容易,但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刘杰在采访中抛出的问题,揭开了理想汽车的产品哲学。当同行忙着给新车叠加硬件配置时,他们却在做一件“反常识”的事——把展厅变成用户实验室。MEGA Home家庭特别版的旋转座椅、电动门设计,并非来自工程师的灵光乍现,而是3000个家庭用户每周反馈的结晶。
这种“笨功夫”直接体现在销售数据上。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用户净推荐值(NPS)同比提升18%,复购率突破行业平均线2.3倍。刘杰透露,他们甚至专门成立“体验考古组”,把用户群里关于杯架位置的吐槽做成产品改进路线图。
二、技术迭代的“慢哲学”
面对业内对理想L6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的疑问,刘杰的回答颇有意思:“装雷达容易,让雷达真正守护安全很难。”地平线J6M芯片的升级看似是硬件跃进,实则是算法与数据的厚积薄发。理想汽车选择把80%的研发资源投入在“看不见”的领域——比如让激光雷达在暴雨天依然能识别50米外的塑料袋。
这种“慢哲学”在纯电赛道尤为明显。即将量产的理想i8已完成20万公里极寒测试,相当于绕赤道跑5圈。刘杰坦言:“用户不会因为你的续航参数多50公里就买单,但会因为冬天少充一次电记住你。”
三、市场布局的“错位战”
当问及为何先推i8而非低价车型时,刘杰给出一个精妙的比喻:“就像盖楼要先打桩,30-40万市场就是我们的地基。”理想汽车正在下一盘“田忌赛马”式的棋局:用L系列稳住基本盘,用MEGA试探高端市场,再用i系列收割增换购用户。这种策略看似保守,实则暗藏锋芒——既避开20万级市场的贴身肉搏,又在30万+区间形成品牌势能。
对于三年冲进纯电第一梯队的目标,刘杰展现出清醒的认知:“补能网络建设比销量数字更重要。”理想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3000座5C超充站,这个数字看似不及头部品牌,但全部布局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精准锁定目标用户。
站在车展的喧嚣中回看,理想汽车的“反常”恰恰印证了商业的本质规律——当所有人都在追风口时,真正的赢家往往在修护城河。 或许正如刘杰所言:“用户满意度才是新能源赛道的终极参数,其他数字不过是过程注解。”
全部评论 (0)